有關后置埋件的選用原則

?
收藏 0點擊 46回復 0 04-15 07:31

與后置埋件相關度比較高的幾個規范和圖集,如下: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JGJ145-2013

混凝土用膨脹型錨栓型式與尺寸GB/T 22795-2008

鋼結構設計標準 GB 50017-2017

混凝土用機械錨栓JG/T 160-2017

混凝土結構工程用錨固膠JG/T 340-2011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2018

混凝土后錨固連接 14G308

砌體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T/CECS 479-2017

在14G308中的附錄,會有后錨固連接工程的計算示例,也會有部分廠家錨栓的技術資料。更容易讓身為視覺動物的人類接受。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1. 錨栓選用:錨栓應按照錨栓性能、基材性狀、錨固連接的受力性質、被連接結構類型、抗震設防等要求選用。由于幕墻用錨栓多數是用于結構構件的連接。在這種情況下,選用應按照下表規定:



當然,金屬錨栓應采取和使用環境類別相適應的防腐措施。碳素鋼、合金鋼機械錨栓表面應進行鍍鋅防腐處理,電鍍鋅層平均厚度不應小于5μm,熱浸鍍鋅平均厚度不應小于45μm。在室外環境、常年潮濕的室內環境、海邊、高酸堿度的大氣環境中應使用不銹鋼材質的錨栓,含氯離子的環境中應使用高抗腐不銹鋼。不同環境條件下適用的錨栓材質類別可按下表選用。



2. 后錨固設計使用年限:?后錨固連接設計所采用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被連接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致,并不宜小于30年。對化學錨栓和植筋,應定期檢查其工作狀態,檢查的時間間隔可由設計單位確定,但第一次檢查時間不應遲于10年

3.后錨固設計的幾個前提:

首先,規程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采用錨固承載力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

其次,素混凝土構件及低配筋率構件的后錨固連接應按錨栓進行設計,其錨固區基材應按本規程第5.1.3條的規定判定為不開裂混凝土;



第三,群錨應使用同種類型、同種規格的錨栓。群錨中錨栓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規定:





第四,后錨固連接的防火等級不應低于被連接結構的防火等級,后錨固連接的防火設計應有可靠措施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五,錨栓防腐蝕標準應高于被連接構件的防腐蝕要求。

第六,未經技術鑒定或設計許可,不得改變后錨固連接的用途和使用環境。


4. 后錨固的構造措施:

首先,混凝土基材的厚度h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膨脹型錨栓和擴底型錨栓,h不應小于2hef,且h應大于100mm。hef為錨栓的有效埋置深度。

(2)對于化學錨栓,h不應小于hef+2d0,且h應大于100mm。d0為鉆孔直徑。

其次,?群錨錨栓最小間距s和最小邊距c,應根據錨栓產品的認證報告確定;當無認證報告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錨栓最小邊距c尚不應小于最大骨料粒徑的2倍。






其次,幾個前提:

(1)錨栓不應布置在混凝土保護層中,有效錨固深度hef不應包括裝飾層或抹灰層。

(2)承重結構用的錨栓,其公稱直徑不應小于12mm,錨固深度hef不應小于60mm。

(3)承受扭矩的群錨,應采用膠粘劑將錨板上的錨栓孔間隙填充密實。

5. 錨板厚度:

錨板厚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進行設計,且不宜小于錨栓直徑的0.6倍;受拉和受彎錨板的厚度尚宜大于錨栓間距的1/8;外圍錨栓孔至錨板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2倍錨栓孔直徑和20mm。

下面引用某個工程的案例用于賞析: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