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接地種類及原理
?1、接地類型
(1)概述接地是為了保證電氣設備的可靠運行和人身、設備的安全,把電氣設備的某一部分通過接地裝置和大地相連接,或是把電氣設備與某一基準點做電氣連接既接基準點地。接地類型可以劃分為:功能性接地、保護性接地和二者合一的接地。
(2)功能性接地在正常工作情況下,為保證電網和電氣設備可靠運行而進行的接地。例如:變壓器的中心點接地,發電機的中性點接地。
(3)保護性接地在電網和電氣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下,為保證人身和電氣設備的安全而進行的接地稱為保護性接地。保護性接地又可以分為接地和PEN線接地。
1)保護接地電氣裝置外露導電部分和裝置以外的導電部分在發生故障時可能會帶有電壓,為了降低此電壓,減少對人體的危害,對其進行電氣接地。例如: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接地,母線的金屬支架接地等。
2)過電壓保護接地為了防止過電壓對人身和電氣設備的危害而進行的接地。例如;電氣設備、電氣線路以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等。
3)防靜電接地為了消除靜電對人身和電氣設備的危害而進行的接地。例如:計算機房采用導靜電地板做接地。
(4)功能性和保護性合一的接地屏蔽接地就是功能性和保護性合一的接地。例如:儀表的屏蔽線纜接地。
2、接地的作用接地系統在正常工作和事故運行的情況下,為保證電力系統、信息數據系統與電子設備的正常可靠的運行,以及防止人身受到電擊危害,減少財產損失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電氣裝置保護接地的范圍:
(1)下列電氣設備外漏可導電部分,除另有規定外,都應做保護接地。
1)電機、變壓器、電器,手握式及移動式電器的底座和外殼
2)電氣設備的傳動裝置
3)互感器的二次繞組
4)發電機的中性點柜外殼,發電機出線柜外殼等
5)氣體絕緣全封閉式組合電氣(GIS)的接地端子6)配電柜(屏)、控制柜(屏)等的金屬框架
7)電纜的金屬外皮、穿導線的鋼管和電力電纜的接線盒、終端盒的金屬外殼
8)室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框架、鋼筋混凝土構架的鋼筋和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等
9)電力線路的金屬保護管、各類金屬接線盒,敷線的鋼索以及重運設備(起重機)的軌道
10)裝有避雷線的電力線路桿塔
11)在非瀝青地面的居民區內,無避雷線的小接地短路電流架空電力線路的金屬桿塔和鋼筋混凝土桿塔
12)安裝在電力線路桿塔上面的電氣設備及其支架
13)封閉式組合電氣和箱式變電站的金屬箱體14)金屬電纜橋架、線槽和各類金屬構架和支架
(2)下列電氣設備的外漏導電部分,除另有要求外,可不做保護接地
1)正常環境干燥場所交流電壓50V以下、直流120V以下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但是爆炸危險環境除外
2)安裝在電氣柜、屏已接地的金屬框架上的電器、儀表的金屬外殼,以及發生絕緣損壞時,在支持物上不會引起危險電壓的絕緣子金屬底座等
3)安裝在已接地的金屬框架上的設備(要保證具有良好的電氣連續性)
4)在木質、瀝青等不良導電地面的干燥房間內,交流電壓380V以下,直流電壓220V以下的電氣設備金屬外殼。但當維護人員可能同時觸到電氣設備技術外殼和接地物件除外
5)電壓220V以及以下的蓄電池室內的支架3、接地裝置要求
(1)接地系統組成接地系統由接地極,接地線與總接線端子(總接地母排)構成:
1)接地極分為人工接地極和自然接地極。兼作接地極使用的直接與大地接觸的各種金屬構件、金屬井管、鋼筋混凝土建(構)筑物的基礎,金屬管道,設備等成為自然接地極人工制作的接地極稱為人工接地極人工接地極水平敷設可采用圓鋼、扁鋼。垂直敷設可采用角鋼、鋼管等人工垂直接地體長度宜為2.5m。人工垂直接地體與水平接地體間距宜為5m,受條件的限制時,可適當的調整。
4、交流低壓供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根據現行的國家標準《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的定義,將低壓配電系統分為三種,即TN系統、TT系統、IT系統三種形式。其中,第一個大寫字母T表示電源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I則表示電源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或通過高阻抗接地)。第二個大寫字母T表示電氣設備的外殼直接接地,但和電網的接地系統沒有聯系;N表示電氣設備的外殼與系統的接地中性線相連。
(1)TN系統電力系統的電源變壓器的中性點接地,根據電氣設備外露導電部分與系統連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類:即TN-C系統、TN-S系統、TN-C-S系統1)TN—C系統其特點是:整個系統保護零線(PE)與工作零線(N)合一。
(1)它是利用中性點接地系統的中性線(零線)作為故障電流的回流導線,當電氣設備相線碰殼,故障電流經零線回到中點,由于短路電流大,因此可采用過電流保護器切斷電源,TN—C系統一般采用零序電流保護
(2)TN—C系統適用于三相負荷基本平衡場合,如果三相負荷不平衡,則PEN線中有不平衡電流,再加一些負荷設備引起的諧波電流也會注入PEN,從而中性線N帶電,且極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設備機殼帶電,對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還無法取得穩定的基準電位
(3)TN—C系統應將PEN線重復接地,其作用是當接零的設備發生相與外殼接觸時,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線對地電壓由上可知,TN-C系統存在以下缺陷:
(1)當三相負載不平衡時,在零線上出現不平衡電流,零線對地呈現電壓。當三相負載嚴重不平衡時,觸及零線可能導致觸電事故。
(2)通過漏電保護開關的零線,只能作為工作零線,不能作為電氣設備的保護零線,這是由于漏電開關的工作原理所決定的。
(3)對接有二極漏電保護開關的單相用電設備,如用于TN-C系統中其金屬外殼的保護零線,嚴禁與該電路的工作零線相連接,也不允許接在漏電保護開關前面的PEN線上,但在使用中極易發生誤接。
(4)重復接地裝置的連接線,嚴禁與通過漏電開關的工作零線相連接。
2)TN—S系統其特點是:整個系統保護零線(PE)與工作零線(N)是分開的。
(1)當電氣設備相線碰殼,直接短路,可采用過電流保護器切斷電源;
(2)當N線斷開,如三相負荷不平衡,中性點電位升高,但外殼無電位,PE線也無電位;
(3)TN—S系統PE線首末端應做重復接地,以減少PE線斷線造成的危險。
(4)TN—S系統適用于工業企業、大型民用建筑。目前單獨使用獨一變壓器供電的或變配電所距施工現場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統,與逐級漏電保護相配合,確實起到了保障施工用電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統必須注意幾個問題:
(1)保護零線絕對不允許斷開。否則在接零設備發生帶電部分碰殼或是漏電時,就構不成單相回路,電源就不會自動切斷,就會產生兩個后果:一是使接零設備失去安全保護;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設備外殼帶電,引起大范圍的電氣設備外殼帶電,造成可怕的觸電威脅。因此在《JGJ46-200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專用保護線必須在首末端做重復接地。
(2)同一用電系統中的電器設備絕對不允許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則當保護接地的設備發生漏電時,會使中性點接地線電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護接零的設備外殼帶電。
(3)保護接零PE線的材料及連接要求:保護零線的截面應不小于工作零線的截面,并使用黃/綠雙色線。與電氣設備連接的保護零線應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保護零線與電氣設備連接應采用銅鼻子等可靠連接,不得采用鉸接;電氣設備接線柱應鍍鋅或涂防腐油脂,保護零線在配電箱中應通過端子板連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頭出現。
2)TN—C-S系統其特點是:整個系統有一部分保護零線(PE)與工作零線(N)是合一的。
它由兩個接地系統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統,第二部分是TN—S系統,其分界面在N線與PE線的連接點。
(1)當電氣設備發生單相碰殼,同TN—S系統;
(2)當N線斷開,故障同TN—S系統;
(3)TN—C—S系統中PEN應重復接地,而N線不宜重復接地。
PE線連接的設備外殼在正常運行時始終不會帶電,所以TN—C—S系統提高了操作人員及設備的安全性。施工現場一般當變臺距現場較遠或沒有施工專用變壓器時采取TN—C—S系統。
(2)TT系統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氣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用PE線接到接地極(此接地極與中性點接地沒有電氣聯系)
(3)IT系統電源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或通過高阻抗接地),而電氣設備外殼采用保護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