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鐵路 南昌東站 | UDG聯創設計

收藏 0點擊 624回復 0 2024-03-12 12:55

前敘 Foreword

悠悠流淌的贛江仿佛亙古不變,而江水兩岸卻是滄海桑田,日新月異,不變的是植根于這片土地的人文情懷。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融合的美感,營造了一種寧靜而又悠遠的意境,成為傳頌千古的佳句,千百年來,已成為南昌的文化象征。幾經歷代重建的滕王閣,而今的“秋水”、“長天”廣場,都成為了南昌的文化名片。

如今,由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與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及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計的南昌東站,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落成通車。其飛鳥般優美的曲線和動感姿態,與夕陽余輝一起,完美地營造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妙意境,為南昌增添了新的地標、文化名片。

室內空間 ©schranimage

| 項目定位

項目基地位于南昌市東南角,青山湖區羅家鎮大塘胡村附近,距南昌市中心約2小時車程。南昌東站所在片區為城市待開發區,城市建設水平低,處于城市發展板塊的缺口區,產業水平相對落后,因此,南昌東站未來開發將形成交通樞紐引領開發的典型發展模式。如歐洲里爾站、日本大阪站、日本六本木新城、日本東京站等。

項目區域位置

城市發展:借助高鐵經濟發展契機,把握高鐵沿線城市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創建南昌東部城市副中心,全面提升南昌作為環鄱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與影響。

區域發展:延續城市發展軸線,填補南昌東部亮點抓手區域空白,促進南昌東部區域門戶發展,打造以TOD為導向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站城一體化標桿區域。

產業發展:通過高鐵輻射激發城市內部功能的聚集與再分配,催生高鐵樞紐產業集群,打造集多元商務、活力消費、文化交往、創意辦公于一體的開放型經濟產業發展新高地。

項目鳥瞰 ©schranimage

環鄱客廳,昌東門戶:響應國家高鐵戰略,發揮樞紐集聚優勢,承擔區域中心職能,打造商務辦公產業興盛,文化創意產業匯聚,旅游服務配套完善的環鄱陽湖交通新樞紐,高鐵智城新門戶,城市活力新中心。

建筑與城市周邊環境 ©schranimage

南昌東站是南昌東部的新門戶樞紐,有京九高鐵、昌景黃城際以及遠期的福音高鐵,連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沿海經濟區。其建成對中國高鐵線路的完善有著重要意義。

用地面積:100萬方

總建筑面積:22.9萬方

其中,站房:10萬方,地下停車場:9.8萬方

地鐵集散廳、城市換乘通道及配套工程:3.1萬方

站型:“側站房+高架候車”


| 規劃策略

策略一,打造城市立體交通:由于車站地處城市邊緣,以單向客流為主,規劃策略為打造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綜合交通樞紐,形成多維高效的交通網絡,提升城市便利性。

打造城市立體交通 ©gmp

按照“零距離”換乘要求,同站規劃建設以鐵路客站為內核、GTC綜合交通中心為外核、銜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綜合交通體。結合車站位于城市邊緣的特點,在城市的主要方向上——西廣場采用機場的“GTC 模式”,布置了綜合交通中心。GTC 以三條軌道交通為核心,周邊布置公共汽車車站、大巴車場站(兼做近期長途車上下客點)、遠期中運量公共交通站點,整合各類公共交通,形成便捷的換乘中心。

站臺與站房 ©schranimage

策略二,集聚城市復合功能:以復合化功能與多元化空間為媒介,發展站前經濟,提升城市活力,塑造門戶形象。打造環境舒適、集約用地、可復制的多方共贏模式。

集聚城市復合功能

對緊鄰車站用地進行高強度與復合化開發,布局門戶標志性建筑;結合商業、文化、娛樂空間打造人行廣場、休憩平臺等公共社交空間,豐富站區生活打造24h活力站區。

策略三,構筑高步行環游性:營造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通達完善的步行網絡,豐富多彩的步行空間,構建高步行環游性的魅力站區。

構筑高步行環游性

通過控制車站周邊機動車流量,確保舒適安全的步行環境;結合站點、城市公共設施、地下商業街等構建通達完善的步行系統;以多層次步行空間連接城市交通空間與生活空間形成豐富多彩的步行空間。

車站室內 ©schranimage

策略四,建設生態低碳站區:注重生態景觀,增加城市綠色空間,建設節能環保、生態低碳站區。城市景觀帶的中軸線從新區中心一直延伸到城市客廳,并跨過車道被引入建筑內部。

建設生態低碳站區

構筑“站 — 城”景觀系統,結合站前廣場等開敞空間塑造特色景觀。景觀帶不僅豐富了游客的出行體驗,同時也優化了車站與城市功能區的連接,使得兩者的發展變得息息相關。

景觀設計

車站與站前廣場 ©schranimage

| 城市客廳

火車站站前區在短距離內為乘客提供多種不同的交通方式。站前區核心區是連接公共購物中心和城市地鐵系統的綜合交通中心,是城市的客廳。

車站鳥瞰 ©schranimage

城市客廳作為連接城市與站房的關鍵節點,將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與便捷的交通換乘融合在一個三層高的挑空中庭里面,形成一個人流集散中心。

城市客廳 ©gmp

站房西側在合理區分站房和鐵路紅線內的物業開發基礎上,通過兩者共建的公共空間將站房與城市緊密聯系起來,形成立體化、外向型的站房入口空間,其震撼人心的室內空間效果為城市提供了一個有屋頂覆蓋的交通換乘廣場,成為南昌富有吸引力的新“城市客廳”。

車站室內 ©schranimage

城市客廳內空間利用高效化、立體化與可視化相結合,功能聚合了市政交通駁接、鐵路廣廳、鐵路售票廳、自助售取票、軌道交通換乘廳、城市高架步行通廊、商業開發等。車站布局與城市開發相融合,充分利用鐵路帶來的便利和人流開發物業、提高效益,同時完善對旅客的服務。

車站室內 ©schranimage

| 建筑意向

建筑形象來源于《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啟發。建筑主體采用系列動感十足的連續拱形,猶如展翅翱翔的白鷺,同時體現新時代交通樞紐的簡潔、現代,也象征著城市的騰飛與發展。

建筑形態意向 ©gmp

水平舒展的屋面波瀾起伏、層層疊疊,又如寂靜的江水蕩漾至天際,浩渺廣闊,恰似水天一色的美景。

建筑形態意向 ©gmp

項目采用獨特的模塊化設計,實現結構與空間的完美統一。設計采用多種結構體系。建筑結構大體上可分為下部的混凝土基座和進站連橋,以及上部的輕型鋼站棚結構。

建筑造型 ©schranimage

屋蓋首次采用超大連續不等跨鋼拱桁架結構體系,通過預應力索承擔不平衡推力,形成48m+96m+48m大跨度空間,打造出室內沒有一根柱子的開敞明亮的空間效果。

室內空間 ©schranimage

室內空間意向 ©gmp

建筑內部,舒展的曲線造型如花瓣,猶如盛開的南昌市市花——金邊瑞香,寓意吉祥,和瑞。而每當夕陽西沉,黃昏的余輝照進室內,給這些連續的優美曲線鍍上晚霞的光彩,它們又如翩翩飛舞的白鷺,與落霞齊飛。

室內空間 ©schranimage

南昌東站屋頂結構采用模塊化的單元構件。同一單元的重復使用,在整體上形成了更為醒目的建筑造型,以及富于韻律感與感染力的室內外空間。同時還可確保項目施工的經濟性和靈活性。站房東西兩側的屋面構建縮短,以突出項目的主要入口,并且用大面積屋面實現和城市空間的緊密聯系。

自然·人文 | “落霞與孤鶩”

Nature and Humanity / "Sunset and Solitary Egret"


- END -

項目名稱:

項目地點:

建成時間:

業主單位:

聯合設計:


施工圖:


室內設計:

建筑攝影:

新建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鐵路    南昌東站

江西省 南昌市

2023年12月

江西省鐵路發展有限公司

德國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是然建筑攝影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