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有何特性?有哪些品種和類型?
菊花為菊科菊屬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菊花原產中國河南等地,為我國十大著名傳統花卉之一,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菊花大約在唐代經朝鮮傳入日本,17世紀傳歐美各國,現已成為世界著名花卉之一。菊花色彩絢麗,品種繁多,姿態高雅,能傲霜怒放,歷來為文人雅士所頌詠。如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有詩曰:“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陳毅有詩云:“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耐何?”這些詩句對菊花的不畏寒冷,傲霜倔強的品格,作出了極高的評價,對人們賞菊時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菊花不僅是詩人筆下創作的主題,更是丹青妙手描繪的對象,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
菊花經我國勞動人民長期辛勤栽培選育,形成了極為繁多的觀賞品種。到宋朝時,劉蒙朱的《菊譜》中已載有163個品種,范大成的《菊譜》中載有300多個品種;到清初時,《廣群芳譜》中已載有361個品種之多;至現今,菊花品種已超過3000多個。
菊花除具有觀賞價值外,還是一種實用植物。實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藥用菊等。
食用菊主要品種有蠟黃、細黃、細遲白、廣州紅等,廣東為主要產地。這些食用菊主要作為酒宴湯類、火鍋的名貴配料,流行、暢銷于港澳地區。菊花腦,則為江蘇南京地區老百姓喜愛的菜蔬,通常用于作湯或炒食,具有清熱明目之功效。
茶用菊,主要有浙江杭菊、河南懷菊、安徽滁菊和亳菊。茶用菊經窨制后,可與茶葉混用,亦可單獨飲用。飲用茶用菊泡出的茶水,不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養肝明目。
藥用主要有黃菊和白菊,還有安徽歙縣的貢菊、河北的瀘菊、四川的川菊等。上面提到的茶菊亦可列入藥用區為之中。藥用菊具有抗菌、消炎、降壓、防冠心病等作用。
菊花按花型可分為球型、扁球型、荷花型、芍藥型、勾環型、松針型、垂珠型、外翻型、龍爪型、毛刺型和托桂型等。按瓣型可分為平瓣、匙瓣、管瓣和桂瓣四個類型。按花期可分為夏菊(5-9月開花)、秋菊(10-11月開花)、寒菊(12-1月開花)。按花徑大小,可分為大菊(花徑10厘米以上)、中菊(花徑6-10厘米)、小菊(花徑6厘米以下)。
菊花的色彩異常豐富,有黃、紅、黑、紫、赭、粉紅、泥金、綠等,真可謂五光十色,艷麗多彩。
怎樣繁殖菊花?
繁殖菊花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種等多種方法。嫁接法和播種法,技術要求條件高,繁殖過程比較繁瑣,沒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種的選擇、人工授粉等技術,很難繁殖成功。這兩種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時,在苗圃中進行,家庭養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來進行繁殖。因此,在這里主要介紹一下菊花的分株繁殖法和扦插繁殖法,供養花愛好者參考。 (1)分株法:秋冬菊花開過花后,將老干剪去,不久老根旁會長出許多腳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于清明前后,將母株挖出,抖除陳土,再根據根之狀態,自然拆開,分植于露地或盆中即可。用分株法繁殖的菊花植株高大,開花亦多,但花朵不如扦插法培育的大。
(2)扦插法:一般于5-6月間,從隔年老株萌生的新枝上,剪取10厘米長、有2-4節的枝梢,打掉下半的葉片,上半段的葉片剪去一半,再將枝梢下部剪平,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每株相距10厘米,澆透水,注意遮蔭。扦插土多以園土與礱糠灰各半拌和而成。
每日以夠一日蒸發的清水噴灑,過半個月至25天即可生根發芽。以后每隔3天施一次淡糞水,一個月后即可分栽。扦插也可用葉插,但必須取葉柄基部帶有母株枝上皮層的葉片,即帶有葉腋生長點的葉片,這樣扦插后才能長出新芽。
扦插幼苗成活后,可擇陰天上盆。一開始可用小盆,隨著植株長大再換大盆,一般可換盆兩次,于7月間定盆。移栽后,初次澆水要澆足澆透。以后進入正常管理后,則要見干見濕,即見干則澆,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每隔10天可施一次淡肥,施肥不可過多過濃。植株見蕾時,則要每周施富含磷質的魚蝦等腐熟肥液一次,并注意適當多澆水,這樣可使花朵開得肥大鮮艷。
菊花怎樣栽培和管理?
菊花盆栽或地栽皆可,但地栽忌連作。菊花適應性強,對氣候和土壤要求不高,我國各地均可栽培。菊花喜濕潤,忌積水。喜水陰,忌烈日,屬短日照植物。菊花耐霜寒。在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及通風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氣溫在10℃以上開始萌芽,20℃-25℃時最適宜生長。菊花的不同栽培方式,決定管理方法的不同。這里著重介紹一下盆栽菊花的管理方法。每一位菊花愛好者,都希望自己培育的菊花能花繁葉茂。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做好菊花的換盆、澆水,施肥、摘心、疏蕾等工作。
(1)換盆:菊苗扦插成活后,要擇陰天上盆。盆土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后大,經2-3次換盆,到7月份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植株。澆透水后放蔭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后逐步移至向陽處養護。
(2)澆水:要求做到適時、適量合理澆水。它的成敗,直接關系到菊花的生長、開花的好壞。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這樣有利菊苗根系發育;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并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后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并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
此外,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干時澆,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3)施肥: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在植株生長過程中施追肥時,不要過早過量,一般可隔10天施一次淡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現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后,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
應當注意的是,每次施肥要待盆土干時再施,施肥前先松土,后要澆水。不要把肥液澆到植株和葉面上,以防葉片枯黃、發爛、最好在施肥后,用噴壺向植株噴水,沖去植株葉面上沾染上的肥液。
(4)摘心與疏蕾: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以后葉長出新枝有5-6片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后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俗話說“菊不盈尺”,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使其長得矮而壯。最后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枝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9月現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這樣以后每盆菊可開4-7朵花,花朵就比較大很富觀賞性。
怎樣使菊花提前或延遲開花?
要想使菊花按照人們的意愿提前或延遲開花,只要通過人為控制菊花的日照時間就可以達到目的。
(1)提前開花:菊花為短日照植物,一般日照時間,每日不宜超過10小時才能開花。要想使菊花提前開花,就必須控制日照時間。當菊花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后,氣溫在25-30度時,每日日照時間控制在8-10小時以內,植株可在2個月至2個半月孕蕾開花。每天給菊花的遮光時間以早晚為宜。
(2)延遲開花,可給菊花植株嗇光照時間來達到這一目的。從9月初開始,每天午夜前后給菊花植株增加3小時的燈光照明,一直到10月下旬為止,這樣菊花可在元旦前后開花。如還想延遲得更長一點開花,可每日繼續在夜晚給菊株燈光照明,這樣甚至可使菊花按人們的意愿,到春節時再開花。但要注意,臨近寒冷冬季時,菊株必須移置溫室內養護,防止凍傷植株開不了花。
怎樣讓菊花越冬?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菊花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秋冬花開調零后,怎樣保存其母本留待來年繁殖之用,是必然遇到的一個現實問題。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冬季北方氣溫相差很大,所以要使菊花安全越冬,就要根據具體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在南方溫暖地區,露天栽培的菊花,當花謝植株枯萎后,要在距地面15厘米高處,剪斷菊花的莖稈,澆上一次越冬水,再用落葉、干土覆蓋,使莖稈外露3-5厘米,即可使其安全越冬,便在北方地區和長江以北地區,菊花必須移入室內才能越冬。
下面介紹菊花的兩種室內越冬方法。
(1)宿根保存法:盆栽菊花花謝后,剪除枯老莖桿,澆一次透水,然后移置有陽光照射的室內,室溫能達到0-3度即可。管理上要嚴控澆水,盆土不干不澆,澆水時量也要少,使盆土保持微濕即可,同時還要防止盆土上凍。至第二年回春天氣漸暖后,逐步增加澆水量,然后移至室外向陽處精心養護。待植株萌發新芽后,便可采用分株、扦插等方法進行繁殖。
(2)存芽法:秋末冬出,選擇菊株根部萌發出的第一代新芽進行扦插。操作時,用刀深入土中2厘米處,切取帶有新芽的根莖,連土挖出,扦插在備好的盆中。盆土應以培養土和砂土各半組成為宜,然后將盆移置室內,溫度保持3度左右,少澆水,盆土保持微濕。值得注意的是室溫不能過高,也不能讓植株受凍而死。到來年3月中旬,再移置室外背風向陽處,以逐漸適應外界環境,之后便可進行分盆或地栽,進入菊花的正常繁殖過程。
菊花有哪些病蟲害?怎樣進行防治?
(1)菊花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褐斑病、黑銹病、病毒病、線蟲病、白絹病、霜霉病等。葉斑病,常發生于秋季多雨季節,尤其是天氣悶熱,空氣潮濕和通風不暢的條件下易發生。病初起時,葉片上出現暗褐色斑點,由基部葉片開始,逐漸傳染至上部葉片,至使葉片枯死敗落。
褐斑病,又名葉枯病,起病后,葉片上會出現不規則圓形褐色斑點,嚴重時病斑連成片,使整個葉片焦黑而枯死。
以上兩種常發病,可采取對栽培土事先高溫消毒,或在土中加入適量的代森銨等滅菌藥物進行消毒的辦法,進行預防。也可在深秋或早春時節,采取剪除患病枝葉的方法來預防。發病初期,可采用50%的可濕性代森鋅粉劑加1200倍水制成溶液,或用50%的可濕性托布津粉劑加1000倍水(或用50%的多菌靈加800倍水)制成溶液噴灑,每周一次,三次可見效。
白絹病可用1%福爾馬林液或用70%五氯硝斟苯,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黑銹病,可用97%敵銹鈉250-300倍水溶液(可加0.1%洗衣粉),或25%粉銹寧1500-2000倍水溶液噴灑。
病毒病,主要通過刺吸式昆蟲,以及嫁接、機械損傷等途徑傳染,一經發病,很難治理。預防可采用選擇耐病和抗病的優良品種;嫁接時挑選健康植株作砧木,切取健康的接穗,經常清除雜草等病毒傳染途徑;適時噴灑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水溶液,以消滅蚜蟲、粉虱等傳染病菌多的昆蟲。
(2)菊花常見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粉虱、尺蠖、潛葉蠅、菊地蠶、菊葉螨、菊天牛、蠐螬及各種蝴蝶幼蟲等。
這些害蟲,有的是通過刺吸菊花莖葉液汁傳染病毒和幼苗,使菊花染病;有的是直接啃咬蠶食菊花的莖葉和嫩芽,損傷植株機體。
防治蟲害,可從對培育土消毒下手,殺除蟲源。比如對土壤加熱作高溫消毒;用3%呋喃丹顆粒埋入植株根際土中,壓實后澆水,以毒死害蟲。但要注意,呋喃丹屬高毒農藥,使用時要注意安全,不可用此藥噴灑到植株莖葉上面。也可用50%辛硫酸乳劑加1200倍水溶液噴灑。用這種藥水噴害蟲,效果也很好,且不會傷害菊花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