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脫毒苗木采用組織培養技術,利用植株的分生組織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以對花卉植株的分生組織進行組織培養來繁殖苗木,防止親代植株的病害傳遞給子代,從而達到脫毒的目的。
病毒病對長期應用營養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觀賞植物及其生產的危害相當嚴重。由于觀賞植物多采用營養繁殖,如嫁接、分株、壓條等方法繁殖時,病毒(及類病毒)則通過營養體及刀具、土壤傳遞給后代, 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傳播與積累,導致病毒病的危害越來越嚴重。據統計,觀賞植物的病毒已多達100多種,并且逐年有新增病毒的報道。觀賞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響其觀賞價值,表現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風信子等的鱗莖、球莖與宿根類的嚴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變色,大大影響觀賞價值,嚴重者甚至導致某些品種的滅絕,嚴重制約觀賞植物生產的發展。
植物組織培養脫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莖尖分生組織不帶毒或少帶毒。感病植株體內的病毒分布不均勻,其數量隨植株部位和年齡而異,越靠近莖尖頂端的區域,病毒的濃度也越低。分生區域無維管束,病毒只能通過胞間連絲傳遞,趕不上細胞不斷分裂和活躍的生長速度,因此生長點含有病毒的數量極少,幾乎檢測不出病毒。因此,莖尖培養時,切取莖尖的大小對脫毒效果有很大影響,莖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時不易成活,過大則不能保證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種類的植物和不同種類的病毒在莖尖培養時切取的莖尖大小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切取0.2至0.5毫米帶1至2個葉原基的莖尖進行培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