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小區園林工程中所使用的水景都是特色水景。相比于單一的水池,它的管道設置和控制系統不太復雜,而且它的工作過程主要是依靠水的重力作用,往往工作過程中的流動效果好壞都是由水流的變化決定的,要想控制水流的精準變化,最關鍵在于把握水池的工程質量。
1.1水池底板施工技術
底板施工過程中,首先,需要在擬建水池地點測量準確放線。放線完成后,再進行土方開挖,開挖前必須檢查開挖土質是否與實際設計資料相一致。一旦發現該片土質為淤泥質軟土,還需換土夯實,一定要使地基承載力達到規定的要求,以防止出現不均勻沉降等情況。然后,進行混凝土墊層的澆筑,澆筑完成大約1~2天后,參照該小區景觀水池的施工圖紙,在墊層面上進行測量放樣,包括底板和池壁邊線、水池壁邊線等。這一工序完成后,緊接著便是綁扎鋼筋,當然,所使用鋼筋的直徑、間距以及搭接長度等都要嚴格按照圖紙上的施工說明,一般為防止振搗過程中出現移位的情況,還要用鐵撐固定住頂層和底層的鋼筋。同時,為保證施工的準確性,還應設鋼筋工跟班,主要負責調整鋼筋,防止開裂。
另外,在對池壁、支水池和頂進行模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先在內側裝模,而在鋼筋全部綁扎完成后再安裝外模,內外模的固定通常使用螺栓。再底板和池壁澆注混凝土的環節中,最好保證澆注的連續性,一般要求施工間歇時間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內,而在運輸或者其它過程中,一旦出現離析現象,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是二次攪拌再入模澆搗。有時在底板厚度不超過20cm的情況下,會采用平板振動器,而當厚度超過這一限度并且較厚的情況下,一般會采用插入式振動器。
1.2水池池壁施工技術
對于景觀水池池壁的施工,一般會采用有支撐模的方法,綁扎完鋼筋后,內外模一次立好,再通過分層澆搗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施工。最后拆模工作完成后,為防止水池池壁產生變形裂縫,往往會割去外露的止水螺栓桿,同時涂漆防止生銹。
1.2.1施工材料。池壁施工所使用的水泥一般是普通硅酸鹽水泥,所使用的石子最大粒徑不>40mm,吸水率不>1.5%。池壁混凝土1m3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含砂率宜為35%~40%;灰砂比為1:2~1:2.5;水灰比不>0.6,應采用抗滲等級為S6的抗滲防水混凝土。
1.2.2止水措施。如果水池池壁高度超過700mm時,為達到止水效果,固定模板應采用止水螺桿,通常采取以下2方面措施:①加焊止水環于螺檢上:止水環滿焊,設計過程中,根據池壁的高度確定環數。②加堵頭于螺栓上:支模過程中,加堵頭到螺栓的兩邊,并且在拆模環節,將螺栓沿平凹坑底割去角用膨脹水泥砂漿封塞嚴密。
1.2.3施工縫處理。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能避免施工縫,可以在離底板大約500mm的地方設置池壁水平施工縫,而設置的方法一般是埋膨脹止水帶或止水鋼板。往往在對池壁進行混凝土澆注之前,會對施工縫做一定的處理,例如,清除雜物,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接著用水對其沖洗之后盡量保持濕潤。最后鋪1層水泥砂漿,且該砂漿所用材料的灰砂比可參照混凝土的灰砂比。
1.2.4混凝土的澆注和振搗。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避免多次施工。一般的施工過程中,澆注的順序都是由低到高,由中間到兩邊的連續施工方法,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冷縫的情況。而在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首先,為能夠將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氣體排出,一方面必須保證足夠的振搗時間,另一方面還要及時排干混凝土表面的泌水。除此以外,在池底混凝土初凝之前,還需將混凝土壓實抹光,以便使得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抗裂性和較高的強度。
1.2.5混凝土的養護。池壁澆筑完的混凝土凝結之后,應該在保持濕潤的情況下及時進行養護,通常的養護時間為1周左右。并且,拆模過程中,要確?;炷帘砻鏈囟扰c四周環境溫度之差在15℃以內。
1.2.6壓縮層和滑動層的加設。由于受到地基的約束,在水池的墊層上表面和底板下表面間可貼一氈一油作為滑動層。
1.2.7抹灰施工。在對池壁進行抹灰施工前,應首先對池壁表面鏟平磨整,并進行內表面鑿毛,然后用水沖洗干凈。正式抹灰施工之前,為提高粘結力,可以先用純水泥漿對混凝土墻簡單的刷上一層。
另外,因為景觀水池屬于一種工藝產品,所以,在鋼筋混凝土水池的池壁和底板都應設置伸縮縫,具體操作方法是正確固定住止水鋼板(或者止水膠皮),為避免其移位,通常還會用混凝土澆注固定。進行面層抹灰時,應該控制水泥的稠度,最合適的通常在75mm,并且通常是隨拌隨用。
在影響水池混凝土強度好壞的諸多因素中,養護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種。因而在施工過程中,結束底板澆注后,注意保持表面濕潤。通常在氣候干燥、溫度較高的條件下,過早拆模極容易致使混凝土表面因收縮出現裂縫,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繼續澆水養護,增加養護時間。
最后,關于防滲漏處理:一是在制作剛性多層防水層時,背水面可采用4層交叉抹面,而迎水面適宜采用5層交叉抹面。二是結構陰陽角處均應做成圓角,圓弧半徑一般陰角為50mm、陽角為10mm。三是防水層的施工縫需留斜坡階梯形槎,并應依照層次操作順序連續施工,層層搭接緊密。
1小區景觀水池施工方法
1.1水池底板施工技術
底板施工過程中,首先,需要在擬建水池地點測量準確放線。放線完成后,再進行土方開挖,開挖前必須檢查開挖土質是否與實際設計資料相一致。一旦發現該片土質為淤泥質軟土,還需換土夯實,一定要使地基承載力達到規定的要求,以防止出現不均勻沉降等情況。然后,進行混凝土墊層的澆筑,澆筑完成大約1~2天后,參照該小區景觀水池的施工圖紙,在墊層面上進行測量放樣,包括底板和池壁邊線、水池壁邊線等。這一工序完成后,緊接著便是綁扎鋼筋,當然,所使用鋼筋的直徑、間距以及搭接長度等都要嚴格按照圖紙上的施工說明,一般為防止振搗過程中出現移位的情況,還要用鐵撐固定住頂層和底層的鋼筋。同時,為保證施工的準確性,還應設鋼筋工跟班,主要負責調整鋼筋,防止開裂。
另外,在對池壁、支水池和頂進行模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先在內側裝模,而在鋼筋全部綁扎完成后再安裝外模,內外模的固定通常使用螺栓。再底板和池壁澆注混凝土的環節中,最好保證澆注的連續性,一般要求施工間歇時間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內,而在運輸或者其它過程中,一旦出現離析現象,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是二次攪拌再入模澆搗。有時在底板厚度不超過20cm的情況下,會采用平板振動器,而當厚度超過這一限度并且較厚的情況下,一般會采用插入式振動器。
1.2水池池壁施工技術
對于景觀水池池壁的施工,一般會采用有支撐模的方法,綁扎完鋼筋后,內外模一次立好,再通過分層澆搗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施工。最后拆模工作完成后,為防止水池池壁產生變形裂縫,往往會割去外露的止水螺栓桿,同時涂漆防止生銹。
1.2.1施工材料。池壁施工所使用的水泥一般是普通硅酸鹽水泥,所使用的石子最大粒徑不>40mm,吸水率不>1.5%。池壁混凝土1m3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含砂率宜為35%~40%;灰砂比為1:2~1:2.5;水灰比不>0.6,應采用抗滲等級為S6的抗滲防水混凝土。
1.2.2止水措施。如果水池池壁高度超過700mm時,為達到止水效果,固定模板應采用止水螺桿,通常采取以下2方面措施:①加焊止水環于螺檢上:止水環滿焊,設計過程中,根據池壁的高度確定環數。②加堵頭于螺栓上:支模過程中,加堵頭到螺栓的兩邊,并且在拆模環節,將螺栓沿平凹坑底割去角用膨脹水泥砂漿封塞嚴密。
1.2.3施工縫處理。施工過程中,如果不能避免施工縫,可以在離底板大約500mm的地方設置池壁水平施工縫,而設置的方法一般是埋膨脹止水帶或止水鋼板。往往在對池壁進行混凝土澆注之前,會對施工縫做一定的處理,例如,清除雜物,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接著用水對其沖洗之后盡量保持濕潤。最后鋪1層水泥砂漿,且該砂漿所用材料的灰砂比可參照混凝土的灰砂比。
1.2.4混凝土的澆注和振搗。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避免多次施工。一般的施工過程中,澆注的順序都是由低到高,由中間到兩邊的連續施工方法,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冷縫的情況。而在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首先,為能夠將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氣體排出,一方面必須保證足夠的振搗時間,另一方面還要及時排干混凝土表面的泌水。除此以外,在池底混凝土初凝之前,還需將混凝土壓實抹光,以便使得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抗裂性和較高的強度。
1.2.5混凝土的養護。池壁澆筑完的混凝土凝結之后,應該在保持濕潤的情況下及時進行養護,通常的養護時間為1周左右。并且,拆模過程中,要確?;炷帘砻鏈囟扰c四周環境溫度之差在15℃以內。
1.2.6壓縮層和滑動層的加設。由于受到地基的約束,在水池的墊層上表面和底板下表面間可貼一氈一油作為滑動層。
1.2.7抹灰施工。在對池壁進行抹灰施工前,應首先對池壁表面鏟平磨整,并進行內表面鑿毛,然后用水沖洗干凈。正式抹灰施工之前,為提高粘結力,可以先用純水泥漿對混凝土墻簡單的刷上一層。
2防滲漏處理措施
對于水池的防滲漏處理,通常是使用防水砂漿進行抹灰處理,具體的施工措施如下:首先,處理基層前,最好盡可能保證水池內表面平整清潔,粗糙堅硬,且水泥防水層不能留有太多的積水,只需簡單的潤濕即可。選用材料時,優先考慮礦渣硅酸鹽水泥,而且在配置過程中可以在設計要求內盡可能采用小水灰比,必要情況時,為強化水泥的抗滲性和耐油性,可向其中摻人適當的減水劑。另外,因為景觀水池屬于一種工藝產品,所以,在鋼筋混凝土水池的池壁和底板都應設置伸縮縫,具體操作方法是正確固定住止水鋼板(或者止水膠皮),為避免其移位,通常還會用混凝土澆注固定。進行面層抹灰時,應該控制水泥的稠度,最合適的通常在75mm,并且通常是隨拌隨用。
在影響水池混凝土強度好壞的諸多因素中,養護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種。因而在施工過程中,結束底板澆注后,注意保持表面濕潤。通常在氣候干燥、溫度較高的條件下,過早拆模極容易致使混凝土表面因收縮出現裂縫,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應該繼續澆水養護,增加養護時間。
最后,關于防滲漏處理:一是在制作剛性多層防水層時,背水面可采用4層交叉抹面,而迎水面適宜采用5層交叉抹面。二是結構陰陽角處均應做成圓角,圓弧半徑一般陰角為50mm、陽角為10mm。三是防水層的施工縫需留斜坡階梯形槎,并應依照層次操作順序連續施工,層層搭接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