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周姜象 周元
摘 要:根據(jù)現(xiàn)有車庫的實測數(shù)據(jù)和相關環(huán)保要求,規(guī)范中有關車庫的通風量計算和通過一氧化碳濃度控制通風啟停、變頻節(jié)能的要求與現(xiàn)實不符,造成建筑層高和設備的浪費。建議修改車庫通風的計算方法,達到合理與實用。
關鍵詞:通風設計;尾氣排放;衛(wèi)生標準;設計標準
0 引言
根據(jù)環(huán)境保護部發(fā)布的《2015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公布2014年全國機動車污染排放狀況。年報顯示,我國已連續(xù)六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2014年與1980年相比,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了33倍,達到24577.2萬輛;按排放標準分類,達到國Ⅳ及以上標準的汽車占汽車總保有量的22.7%,國Ⅲ標準的汽車占52.5%,國Ⅱ標準的汽車占10.4%,國Ⅰ標準的汽車占10.6%,其余3.8%的汽車還達不到國Ⅰ標準。監(jiān)測表明,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xiàn)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群眾健康。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8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保有量的劇增,地下汽車庫的也規(guī)模越來越大,車庫的通風換氣和人們的生活品質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目前車庫設計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的使用過程還有許多存在的問題,由于設計標準的問題,造成風管過大,層高過高,投資過多,而管理者為了節(jié)省運行費用,平時基本很少開啟風機甚至從來不開風機通風,造成室內空氣嚴重污濁。
1 目前規(guī)范條文要求
目前車庫設計依據(jù)為《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1](JGJ 100–201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2](GB 50067–2014),《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3](GB 50736–2012)和《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4](GB 50189–2015)。
衛(wèi)生標準:汽車庫內稀釋廢氣的標準是一氧化碳、甲醛、和鉛等的濃度,但以一氧化碳為主,如其稀釋到了安全濃度,其他有害成分一般亦到了安全濃度。
《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15)中4.5.11規(guī)定地下停車庫的通風系統(tǒng),宜根據(jù)使用情況對通風機設置定時啟停(臺數(shù))控制或根據(jù)車庫內的CO濃度進行自動運行控制。
《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100–2015)中7.3.4機械通風量應按容許的廢氣量計算,且排風量不應小于按換氣次數(shù)法計算計算的風量,按換氣次數(shù)4~6次/h計算。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 50736–2012)中6.3.8送排風量宜采用稀釋濃度法計算,典型汽車排放CO的平均濃度(mg/m3),通常取55000mg/m3(約為44000ppm)。
根據(jù)《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 50726–2012)中6.3.8條文說明:通過相關性實實驗分析得出將汽車排出的CO稀釋到容許濃度時,NOx和CmHn遠遠低于他們相應的允許濃度。也就是說,只要保證CO濃度排放達標,其有害物即使有一些分布不均勻, 也有足夠的安全倍數(shù)保證將其通過排風帶走;所以以CO為標準來考慮車庫通風量是合理的。選用國家現(xiàn)行有關工業(yè)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標準的規(guī)定,CO的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30mg/m3。
2 車庫實際空氣質量測試1
我們通過走訪、測試目前在用的各種年代,各種形式的地下車庫在早高峰時的CO濃度來調查實際的使用效果、空氣污染情況。
2.1 測試依據(jù)及測試工具
2.1.1 測試依據(jù)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 50726–2012)
2.1.2 測試工具
測試儀器為SMARTSENSOR AR8700A一氧化碳檢測儀,量程:0~1000PPM,操作溫度為0℃~50℃,操作濕度為:相對濕度0~99%,誤差值為±10ppm。該設備獲得ISO90001,ISO13485認證。
2.2 測量結果
對多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地下車車庫早高峰CO濃度含量進行測試,每個車庫設立多個測試點,包括氣流流通點,中間點,邊緣點,氣流組織不利點等,每隔10~15分鐘測試對測試點測試一次,測試高度為1.5m。測試數(shù)據(jù)詳見表1~9。
表1 陽光嘉園車庫CO濃度(1489 戶、地下車位460、約2萬m2)
表2 墨香山莊車庫CO(1600戶、地下車位300、約4000m2)
表3 萬科金域緹香車庫CO濃度(822戶、地下車位654、約3萬m2)
表4 仁恒G53車庫CO濃度(630戶、地下車位689、約21000m2)
表5 長江路9號車庫CO濃度(1088戶、地下車位920、約26000m2)
表6 南京站北廣場車庫東CO濃度(地下車位560、約45000m2)
表7 南京站北廣場車庫西CO濃度(地下車位560、約45000m2)
表8 南京站南廣場車庫CO濃度(地下車位312、約12000m2)
表9 長江都市設計院車庫CO濃度(地下車位20、約450m2)
注:(1)車輛啟動時,車輛尾氣由于車輛不同測得在距離車1m處CO濃度為20ppm~60ppm;(2)車輛駛過時,車道由于車種類不同測得CO濃度10ppm~40ppm,之后快速下降為0;(3)車啟動并離開車位,車位上方1.5m處在30s內由40ppm下降到10ppm;(4)測試時,所有車庫均無打開機械通風設備。
3 車庫實際空氣質量測試2
南京節(jié)能環(huán)保市場貿易協(xié)會委托江蘇省百斯特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多個地下車庫的環(huán)境檢測。
3.1 測試依據(jù)及測試工具
3.1.1 測試依據(jù)
一氧化碳—公共場所空氣中一氧化碳測定方法GB/T 18204.2–2014
二氧化氮—環(huán)境空氣中二氧化氮的測定Saltzman法GB/T 15435–1995
甲醛—公共場所空氣中甲醛測定GB/T 18204.2–2014
PM2.5 —環(huán)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HJ618–2011
TVOC—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2010附錄G
3.1.2 測試工具
便攜式紅外線CO分析儀GXH-3011A(EQ-1-001)、
紫外分光光度計752N(EQ-1-028)、十萬分之一天平AUW20D(EQ-1-010)、恒溫恒濕試驗箱DHTH-100-0-P-SD(EQ-1-116)。
3.2 測量結果測量結果詳見表10~19。
表10 斯亞財富中心負二樓停車場(地下車位70、約2800m2)
表11 德基大廈負二樓停車場(地下車位144、約6000m2)
表12 江蘇文化大廈負二樓停車場(地下車位69、約2700m2)
表13 金潤發(fā)超市停車場(地下車位135、約5200m2)
表14 日月大廈停車場(地下車位40、約1600m2)
表15 龍臺國際負二樓停車場(地下車位73、約2800m2)
表16 商貿大廈停車場(地下車位70、約2800m2)
表17 天安大廈停車場(地下車位146、約5600m2)
表18 金鷹停車場(地下車位212、約8500m2)
表19 沃爾瑪超市停車場(地下車位137、約5600m2)
4 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
共測試十九組車庫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早高峰期時,均沒有啟用機械通風系統(tǒng),車庫的CO濃度仍然在規(guī)范所要求的CO允許濃度之下,甚至遠低于CO允許濃度。而TVOC(總揮發(fā)性有機物)都超標。
原因分析: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法規(guī)起步較晚、水平較低,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采取了先易后難分階段實施的具體方案,其具體實施至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目前,世界汽車排放標準并立,分為歐洲、美國、日本標準體系。歐洲標準測試要求相對而言比較寬泛,是發(fā)展中國家大都沿用的汽車尾氣排放體系。并且,由于我國的轎車車型大多從歐洲引進生產技術,中國大體上采用歐洲標準體系。根據(jù)環(huán)保監(jiān)測,2014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547.3萬噸,比2013年削減0.5%,其中氮氧化物(NOx)627.8萬噸,顆粒物(PM)57.4萬噸,碳氫化合物(HC)428.4萬噸,一氧化碳(CO)3433.7萬噸。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80%。
雖然由于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尾氣污染日益嚴重,但地下車庫主要停放的都是環(huán)保達標的國Ⅲ及以上標準汽車,車庫內單位面積的停車數(shù)量并沒有增加,而且國家尾氣排放標準自1995年以來已經進行多次調整,逐漸提高了汽車尾氣的排放的標準,已經大大降低了現(xiàn)代汽車的尾氣排放。從源頭處降低了車庫的空氣污染。
表20根據(jù)《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5](GB 18285–2005),給出國家尾氣排放標準的演變中,對汽車CO排放數(shù)值的調整。
表20 汽車污染排放限值(體積分數(shù))
圖1 我國汽車排放標準示意圖
不難看出,我國汽車排放標準對汽車尾氣排放限值要求逐步提高,經過公式換算,1995年前和1995年后生產的輕型汽車CO排放量約為56000mg/m3,與規(guī)范中給出數(shù)值相近,而2005年7月1日起生產的第二類輕型汽車CO排放量約為13000mg/m3,與規(guī)范給出數(shù)值相差甚遠。2011年7月1日起按國Ⅳ標準生產的第二類輕型汽車CO排放量約為4500mg/m3,當今的汽車CO排放量應仍有減少。
采用CO稀釋濃度法計算排風量,如按2000m3地下車庫計算。約100個車位,y值取55000mg/m3時,計算得L=41457.58m3/h,折算成換氣次數(shù)約6.9次/h。在其他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y值取4500mg/m3時,L=3392m3/h,折算成換氣次數(shù)約0.6次/h。
從2011年7月1日起,我國已全面實行輕型汽油車、兩用燃料車和單一氣體燃料車實施第四階段排放限值(簡稱“國Ⅳ標準”),凡不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新車,將無法進入工信部的新車目錄。這意味著我國已全面實行乘用車第四階段排放標準。中國正著手加強汽車的環(huán)保標準。自2017年起,將提前在大城市實行與歐洲同等水平的尾氣排放標準,同時2020年前后啟動零排放車輛的強制銷售。此外燃效標準也將在2020年之前提高至發(fā)達國家水平。借助一系列的對策,將汽車尾氣中包含的污染物質比現(xiàn)行標準平均減少約5成,以緩解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中國2017年起將實施被稱為“國六”的最新尾氣排放標準。這一標準相當于歐洲2015年正式實施的世界最嚴環(huán)保標準“歐6”。將使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等污染物質比目前的“國四”標準大幅減少。如果繼續(xù)采用稀釋濃度法計算排風量,車庫計算所需排風量將進一步減少。
采用目前最大超標的TVOC濃度0.9mg/m3稀釋到符合標準的0.6mg/m3,計算排風量也是很小的。一次性采用0.5次/h的換氣量就可以稀釋到符合標準,因此采用稀釋濃度法計算排風量已經沒有意義。
5 結論
現(xiàn)在車庫越來越大,尾氣的排放要求越來越高,實際工程現(xiàn)場實測和汽車尾氣排放標準都表明,現(xiàn)在的地下停車場,CO平均濃度較低,即使沒有任何通風系統(tǒng)運行時,也能完全滿足現(xiàn)有的規(guī)范要求,導致通風系統(tǒng)基本廢置。但由于完全依靠汽車進出進行擾動,依靠人體進行空氣的吸附和過濾,空氣的品質還是比較差,影響駕駛人員和車庫管理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建議修改《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15)中4.5.11《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100–2015)中7.3.8條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 50736–2012)中6.3.8條的規(guī)定。
根據(jù)現(xiàn)有情況建議汽車庫通風系統(tǒng)布置形式:
(1)因為通風量與排煙量相差很多,目的也不一致,因此通風與排煙應分別獨立設置,或僅利用排煙系統(tǒng)平時作平時通風。
(2)目前車庫通風系統(tǒng)采用排風量大于送風量來保證車庫內污染空氣有組織排放,而排風系統(tǒng)也僅僅是把排風排至室外自然擴散,并沒有進行尾氣的過濾、吸收,那么車庫內采用機械送風,可以保證車庫內的空氣清新,污染空氣通過車道口,自然擴散至室外,相比通過機房至排風口的擴散條件更好,對建筑方案有利、對人流影響也更小;這種通風方式也符合置換通風的原理,最后通過坡道排至室外,這樣也沒有送排風口的擾民問題。
(3)送風量根據(jù)使用性質,如住宅換氣次數(shù)為0.5次/h,設定早晚高峰時段啟停,公建換氣次數(shù)為1次/h,根據(jù)車流情況設定啟停,并不需要測試CO和變頻,相比不通風都可滿足衛(wèi)生標準的效果更好,真正做到節(jié)能和減少投資。
(4)對多層車庫按照防煙分區(qū)豎向設計,由于排煙口服務半徑最大可以30m,這樣車庫設計可以沒有水平風管,節(jié)約層高,豎井面積只需要滿足最大防煙分區(qū)排煙量,平時利用排煙豎井進風,火災時切換,節(jié)省豎井面積。
參考文獻
[1]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JGJ 100–2015 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GB 50067–2014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GB 5072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2.
[4]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建筑節(jié)能專業(yè)委員會. 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
[5]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GB 18285–2005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時間,2005.
備注:本文收錄于《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2019年7月刊總第23期。
版權歸論文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