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
園林理水,常與筑山相聯系,故堆山與挖池一般同步設計。關于自然水池造型,自古有“心”字形之說,即池之兩端形狀狹隘,中部膨大,致使整個池型彎如“心”字形之說,即池之兩端形狀狹隘,中部膨大,致使人莫辨其源。若能與山體緊密配合,使青山峰回路轉,水池縈回環抱,則能使青山綠水相得益彰。
2.溪、澗、流泉、飛瀑、水簾、深潭:
的獨立運用或相互組合,在園林設計上,巧妙的運用山體,建造崗、巒、洞、壑,以大自然中的自然山水景觀為藍本,采取置石、筑山、疊景等手法,將從山上流下的清泉建成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建成浪花飛濺的澗流等。
3.噴泉:
噴泉又名噴水,是利用泉水向外噴射而供觀賞的重要水景,常與水池、雕塑同時設計,起裝飾和點綴園景的作用。設置噴泉的地點,宜在人流集中處。一般把它安置在主軸線或透視線上,如
建筑物前方,廣場中間,花壇組群等園林藝術的構圖中心。就噴嘴而言,有單射流噴嘴、轉動噴嘴、噴霧噴嘴、環形噴嘴、散體噴嘴、多頭噴嘴和回轉噴嘴等。主題噴泉,大多于紀念日或節日開放,氣勢宏偉,形象壯觀。
4.旱噴泉:
同噴泉類似,所不同之處是將水池與噴頭隱蔽于地下,水從預留的精致算網中噴出。其優點是不易污染水面,不噴水時可做活動廣場位用,噴水時游人可站在噴泉水流之間嬉戲。
5.壁泉:
壁泉一般設置于建筑物或墻垣的壁面,有時設置于水池駁岸或擋土墻。壁泉由墻壁、噴水口、承水盤和貯水池等幾部分組成。墻壁一般為平面墻,也可內凹做成壁龕形狀。噴水口多用大理石或金屬材料雕成龍頭、獅子等動物形象,泉水由動物口中吐出噴到承水盤中然后由水盤溢入貯水池內。墻垣上裝置壁泉,可破除墻面平談單調的氣氛,因此它具備裝飾墻面的功能。另外,在造園構圖上常把壁泉設置在透視線、軸線或一條園路的端點,故又具備剎住軸線沖力和引導游人前進的功能。
6、藝術噴泉:
這類噴泉多與大理石或現代裝飾材料制成的雕塑或幾何建筑小品結合,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有的就像一個翻倒的瓷壇,清水源源不斷流到下邊的蓮花盆里,寓意著美麗富饒,財源不斷;有的是水沖石球造型,寓意著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還有的就像從酒殼中倒出美酒,象征著生活美滿幸福。
7、水幕、水簾:
以臺階、涼亭、景墻等建筑為依托,使從上而下的流水在邊緣均勻連續落下,就像鋪著一片平整透明微微顫動的水簾或水墻,透過水幕、水簾可看到周圍美麗奇異的景觀。
8、跌水:
有規則跌水和自然跌水之分。所謂規則式,就是臺階邊緣為直線或曲線且相互平行,高度錯落有致使跌水規則有序。而自然跌水則不必一定要平行整齊,比如泉水從山體自上而下三疊而落,連成一體。
9、鳥浴臺:
過林之禽見到鳥浴臺,即群集于此,飲水弄舌,或涉入水中,洗羽刷毛,既起到點綴環境,增飾園景的作用,又有利于愛鳥護鳥,保護生態平衡。鳥浴臺的基礎要堅固,支柱高約一米,狀如花瓶,頂部的水盆猶如大而薄的淺盤,整體就似一個漂亮的蘑菇。鳥浴臺可設于草地、樹蔭或花壇中,也可與噴泉、壁泉結合設置。
10、濕地園:
又名沼澤園,指在低洼陰濕之地建設的園林景觀。首先掘地60至70厘米,鋪混凝土10厘米做池底并設置排水裝置,然后上加5厘米的礫石,再鋪沙粒5厘米,最后在沙土平鋪泥土15至20厘米。洼地低于地面約30厘米。池周圍散漫放置大塊山石,或在挖土堆高處建立巖石園,池內種植濕地草類或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