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賞石
:常選古樸秀麗、形神兼備的湖石、斧劈石、石筍石等置于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
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極具人文價值,往往成為園林中的一景。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縐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傳“玉玲瓏”是《水滸》中花石綱的孑遺,因“以爐香置石底,孔孔煙出,以一盂水灌石頂,孔孔泉流”而著稱。“青芝岫”俗稱“敗家石”,是明朝太仆米萬鐘在京郊房山群峰中發現的,并因其獲罪丟官。后被乾隆運至頤和園內,賜名“青芝岫”。
峭壁石
:明計成在《園冶》中“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
、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墻、賓館大廳布置,成為一幅占地少而熠熠生輝的山水畫。散點石
:以黃石、湖石、英石、千層石、斧劈石、石筍石、花崗石等,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
。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最為廣泛的應用。駁岸石
:常用黃石、湖石、千層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高低低錯落,前前后后變化,起駁岸作用
,也作擋土墻,同時使之自然、美觀。石山洞穴
:以黃石、湖石、露頭石等堆疊成獨立或傍土半獨立的山石,俗稱“石抱土”。一般3、5米高,高者可達數十米,常在山腳設計花壇、池塘、水簾、洞壑。如上海龍華公園的紅巖,上海植物園的大假山。這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假山”,經常在單位綠地中出現,但不宜推廣。山石瀑布
:以園林地形為依據,堆放黃石、湖石、花崗石、千層石
,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如上海的虹口公園、人民公園及共青森林公園等都置有此類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