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 鄭仁春
【摘 要】為研究傾角對熱管PV/T裝置傳熱性能的影響,設計了無芯熱管和絲網芯熱管兩種熱管PV/T系統在不同傾斜角度下的熱性能測試實驗裝置,并在太陽能可控環境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研究。在實驗中,保證傾角以外的其他因素全部不變,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在傾角影響下熱管PV/T裝置集熱性能與傾角的關系;且對比了無芯熱管和絲網芯熱管應用于熱管PV/T系統的差異。結論表明:1.無芯熱管與絲網芯熱管PV/T系統,最佳傾角均為40°左右;2.傾角大于20°時,無芯熱管PV/T系統的熱性能總是優于絲網芯熱管PV/T系統,無芯熱管更適用于最佳傾角大于20°的地區,傾角小于20°時,無芯熱管PV/T系統的熱性能遠遠小于絲網芯熱管PV/T系統,因此選用絲網芯熱管PV/T系統更佳。
【關鍵詞】太陽能;PV/T;傾角;熱管
Abstract: Two different types of heat pipe photovoltaic/thermal systems —wickless heat pipe PV/T system andwire meshed heat pipe PV/T system — were proposed and the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systems working on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in an enthalpy difference laboratory with a solarsimulator in this paper.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1、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ire meshed heat pipe is not that sensitive to the inclination angle compares to wickless heat pipe. 2、Wickless heat pipe PV/T system is recommend to apply at latitudes higher than 20° while wire meshed heat pipe PV/T system at latitudes lower than 20°. Moreover, instantaneous thermal efficiencies of the PV/T collectors at inclination of 40° were carried out.
Key words:Solar energy;PV/T;Incline angle;Heat pipe.
0 引言
許多研究者認為,在一定傾角范圍內,熱管的傳熱系數高于其在垂直狀態下的傳熱系數,傾角對熱管的傳熱性能有較大影響。PV/T裝置在實際應用中均為傾斜放置,其擺放傾角是影響太陽能總收益的重要因素,傳統水冷型PV/T系統的冷卻水由泵驅動直接通過電池板芯背部的管道,受重力的影響可以忽略,因此以接收到的太陽能輻照總量最大作為系統最佳傾角的唯一判據,而在熱管PV/T系統中,由于傾角對熱管傳熱性能也有較大影響,在設計系統最佳傾角時,要同時考慮接收的輻照總量和熱管熱性能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都是針對單根熱管的傳熱分析,沒有涉及熱管PV/T系統熱性能受傾角影響的研究,并且室外的研究由于太陽輻照和環境溫度等條件都隨時間變化,無法控制傾角為唯一變量,達不到研究目的。為了研究傾角對系統熱性能的影響,選取了目前最常用的兩種熱管:無芯熱管和金屬卷繞絲網吸液芯熱管(以下簡稱絲網芯熱管),分別組成兩種熱管PV/T系統,并且在太陽能可控環境實驗室中針對熱管PV/T熱性能與傾角的關系以及兩種熱管PV/T系統的差異進行了實驗測試,太陽能可控環境實驗室能控制環境溫度和濕度,提供穩定輻照,使得傾角成為唯一變量,這是室外實驗無法達成的。
1 實驗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實驗所用熱管具體規格如下:無芯熱管——HR8(24)*1400F.90.06,絲網芯熱管——HR8(24)*1400P.90.06,兩者尺寸均為蒸發段長1300mm,外徑8mm,冷凝段長90mm,外徑24mm;流道——Φ38/1 ?26/90-80-9-150 焊G3/4,長998mm,外徑38mm。
實驗對象為無芯熱管PV/T集熱板和絲網芯熱管PV/T集熱板:寬880mm,高1500mm,厚95mm,實際集熱面積為0.998m2;集熱板上層壓72塊62.5*125mm的黑色單晶硅光伏電池,分成36塊串聯的兩組并聯在一起,有效覆蓋面積為0.555m2;每塊集熱板有8根熱管,熱管的冷凝段排列插在流道中,為了增大冷凝段與循環水的換熱面積,采用了非等徑的大頭熱管。
熱管PV/T實驗系統如圖1所示,由PV/T集熱器、循環水泵、循環管路、儲水箱、太陽能逆變控制器和蓄電池組成。集熱板吸收太陽能,將熱量傳給熱管,由水泵驅動水循環,將熱管冷凝段的熱量不斷帶入水箱。太陽能逆變控制器和蓄電池實現電能儲存和輸出。
實驗系統選用12V的直流無刷水泵ZK30A-1230,最大功率4.8W。采用T型熱電偶對60L循環水箱內的水溫進行測量,由于儲水箱存在分層現象,為準確測得溫度,在水箱內部軸線上等間距布置5個溫度測點,通過與電腦連接的Agilent34970A數據采集儀進行采集。采用速度式水表lxs-15測量冷卻水流量。
要研究傾角對熱管PV/T系統性能的影響,需保證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集熱板的傾斜角,對比系統在不同傾角下的性能差異。因此,必須保證太陽輻照、環境溫度、濕度、循環水流量、循環水量以及初始水溫不變,而太陽能可控環境實驗室可以提供這樣的實驗條件:干球溫度的可控范圍和精度為-15~50℃±0.2℃,濕球溫度滿足標準GB/T7725-2003的要求;由TRM-PD1人工太陽模擬發射器提供太陽輻照,能夠提供200-1200W的輻照。集熱器表面接收到的太陽總輻射量采用TBQ-2A總輻射表測量。
實驗安排:設定環境溫度穩定在25℃,每次做實驗前都換水并加熱到25℃,保證初始水溫一致,太陽輻照度保持在650W,循環水流量0.033kg/s,無芯熱管PV/T集熱板和絲網芯熱管PV/T集熱板分別組成兩個相同的系統,保持模擬發射器與集熱板的相對位置不變,在集熱板傾斜角為9°、20°、30°、40°、50°、60°、70°情況下測試兩個系統的光熱性能,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由計算機以30s/次進行自動保存。
2 性能評價和實驗結果
系統的平均熱效率主要由集熱器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陽輻照量Ht (MJ/m2)、系統的初始水溫twi (℃)和終了水溫twf (℃)決定,受系統循環水量和集熱器的傾角等影響。太陽能熱水系統性能評價方法如式(1)所示:
式中,Qw為系統水箱的實際得熱量,MJ/m2;cw為水的比熱容,KJ/(kg•℃);m為水箱中水的總量,kg;twf和twi為系統終了水溫和初始水溫,℃;ηt為熱管PV/T系統的熱效率。
其中,實驗儲水箱中布置了五個測溫點,以五個測溫點的平均溫度作為水箱中的水溫:
由圖2可知,20°以上的角度,系統1的集熱效率總是高于系統2的效率,因為傾角在20°以上時,無芯熱管結構簡單,管壁的導熱熱阻小,而絲網芯熱管由于絲網芯的存在,管壁的導熱熱阻大于無芯熱管,使得整體的傳熱熱阻大于無芯熱管,導致系統2的集熱效率低于系統1;而在9°這樣小角度下,系統1基本上不工作,熱管熱阻極大,系統2保持正常工作,具有較高集熱效率。所以,在最佳傾角大于20°的地區,建議使用無芯熱管PV/T系統,而在最佳傾角小于20°的地區,則使用絲網芯熱管PV/T系統。
3 結論
通過兩種熱管PV/T系統在不同傾角下的熱性能實驗,可得如下結論:
(1)對熱管PV/T系統來說,傾角對系統的熱性能有較大影響,設計熱管PV/T系統的擺放傾角時必須考慮傾角的影響。
(2)無芯熱管PV/T系統的熱效率隨傾角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在40°左右熱效率最大。絲網芯熱管PV/T系統的熱效率則從平緩到增大,最后再減小,在40°左右熱效率最大。
(3)在20°以上,無芯熱管PV/T系統的熱效率總是高于絲網芯熱管PV/T系統。無芯熱管PV/T在傾斜角20°以下熱效率急劇下降,甚至幾乎不工作,而絲網芯熱管在極小的角度下仍高效率工作。所以,在最佳傾角大于20°的地區,更適合采用無芯熱管PV/T系統,而在最佳傾角小于20°的地區,采用絲網芯熱管PV/T系統更好,此結論也適用于其他與熱管相結合的集熱裝置的傾角優化。
參考文獻
[1] 王東京,張紅,陶漢中,孫磊.太陽能熱水器用熱虹吸管的試驗[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Vol 32 No.5 Sep. 2010
[2] Tu C,Xie G,Hu C. The two phase closed thermosyph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pattern and optimum fill charge[C]//Two-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ina-U.S Progress Washington Hemisphere PublCorp,1985
[3]孫全平,陳曉華,陳金發. 太陽能熱管的研制和應用[J. 能源技術,2002,23;110-112
[4] 裴剛,楊金偉,張濤,等.一種熱管平板太陽能集熱裝置的性能研究[J]. 熱科學與技術,2011,10(1);138-141
備注:本文收錄于《建筑環境與能源》2018年10月刊總第15期(第21屆暖通空調制冷學術年會文集)。
版權歸論文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