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樹木成活,必須根據各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和各樹種的生態(tài)習性,選擇最適當的季節(jié)進行栽植。按照不同樹種可分為春栽和秋栽。
一、苗木移植
大樹移植前要根據天氣預報制定移植計劃,避開高溫、低溫天氣和北風天。起挖要選擇晴天或土壤干燥時進行。有條件的可用遮陽網覆蓋土球,避免因太陽直射引起水分蒸發(fā)。最好做到即挖即種。
1.種植材料的選擇
園區(qū)樹木均為場內現有樹木移植,無法選擇苗木,部分樹木有病蟲害。
2.苗木的準備和運輸
(1)苗木挖掘前不能過分澆水,土球在運輸過程中不易裂開。挖掘時,土球直徑一般為樹木胸徑的6至7倍,名貴樹、常綠樹及移栽成活率差的大樹可適當增大到7至8倍,用鋒利刀具或枝剪把受損的根系修剪平整并涂上生根粉,以使傷根盡快愈合。之后,一定安排熟練工人對土球和樹干進行綁扎,謹防土球開裂或松散,樹干草繩縛到第一分枝處。對光線敏感的品種,還應在樹干上標記移植前樹冠朝向,以便以后在施工時按原方向栽植。
(2)苗木在運輸前為了減少體積便于運輸及減少蒸騰量,要進行疏枝摘葉。傳統(tǒng)的截干法使大樹無冠無葉片會導致苗木無法進行光合、蒸騰作用,進而導致大樹根系得不到新生的養(yǎng)分和因缺失蒸騰作用產生的動力而無法汲取水分,最終造成大樹隱芽難以抽枝或抽枝后又枯死。要根據植株隱芽數量及壽命的特性來控制修剪量。如果隱芽數量多且壽命長的苗木,疏枝摘葉可在70%至75%,隱芽數量少且壽命短的苗木,疏枝摘葉量可控制在20%至30%。因疏枝造成的直徑在4厘米以上的傷口,應用融化的石蠟封口后包扎黑色薄膜。起挖后的大樹應盡早運輸至移栽地,以減少水分損失。
3.種植前土壤的處理首先要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做法是:松土,增加有機質;地下增設透氣裝置;其次,要調節(jié)土壤中的水分,測量土壤的含水量,根據需要給水或排水,山坡地要作水土保持措施,低洼地要作陰溝,暗井或濾水層處理種植穴;第三,要對受病蟲害侵染的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或換土。
4.種植穴尺寸一般種植穴直徑應大于土球的1.2至1.3倍,對種植穴底層應松土約15厘米深。
5.對到場的大苗應隨到隨栽,盡量不要延期栽植。
6.養(yǎng)護管理“三分種,七分養(yǎng)”
輸液可以促進大樹的移植成活
移栽大樹因生長條件的改變而處于生長失衡狀態(tài),因此,在細心地為它安置好新的環(huán)境后,還需仔細調養(yǎng),養(yǎng)護人員應進行定期觀察并記錄,隨時根據樹木生長狀況,調節(jié)水、肥、氣、熱等因子,預防病蟲害,盡快使大樹適應新環(huán)境,恢復生長平衡和移栽前的旺盛生長勢。
移栽大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稍有不慎很難成活,損失較大。經筆者多年實踐證明,采用樹干輸液法能夠促進移栽大樹的成活。這種方法有利于移栽樹根系傷口的愈合和再生,補充樹地上部分生長所需養(yǎng)分,從而確保移栽成活的質量,
大樹(這里所說的大樹,指胸徑15厘米以上的喬木)移植是加速城市園林綠化進程,迅速展現植物造景效果,短期內改變建筑空間分割狀況的一條重要途徑。
大樹移栽前的切根處理大樹移植前的準備工作應于移植前的數年開始。預先在準備移栽的樹木四周挖寬30厘米一40厘米、深50厘米~70厘米的溝,以刺激其長出密集的須根,創(chuàng)造移植條件。斷根范圍一般以干莖的5倍為準。
7.大樹移植
修剪起挖前將內堂枝清掉,按規(guī)定高度截剪下垂枝,剪掉病蟲枝。運輸至種植地點在車上修剪頂枝,頂枝若為嫩枝則需全部剪掉,長度約30厘米左右。剪掉過密枝。將一半的老葉打掉,以利于新陳代謝。保留中間年輕葉,年輕葉不能過密,過密時用間隔法打葉。種植后對因機械損傷的枝葉進行修剪,目的是減少大樹移植后對水分的需求,提高樹木成活率。修剪枝條為整體的三分之一,不破壞樹形,并為萌發(fā)新枝、葉創(chuàng)造條件。根系修剪的刀口要求小且平整,有利于新生根的生長。
開挖起苗與包裝為了提高成活率,苗木的移栽均需帶土球。土球規(guī)格以苗木胸徑的8~10倍為宜。土球包裝一般分為繩索包扎型和木箱包裝型兩類。樹木移植時要用草繩捆綁樹干,以減少樹體水分散失,同時防止日灼。
起吊運輸選用起吊、裝運能力大于樹重的機動車和適合現場施工的起重機。苗木堆放時土球的重心應放在車后輪軸的位置。樹冠向后,用繩綁緊。土球下用東西塞緊,防止因顛簸而散球。避免暴曬及凍寒等不利于大樹生長的因素。
起吊樹木時應在樹干上包扎麻袋片,以免拉傷樹皮。樹干吊點最好選擇在分叉與樹結處。車上準備一根長木條或沙包。把樹放上車時土球靠車頭,樹冠朝后,將樹架在木條或沙包上,靠木條處用麻袋墊上,避免傷到樹皮。土球兩側用磚或沙包靠緊,避免左右搖動。
栽植大樹的栽植程序大致包括:地形整理、換土挖穴、起苗運苗、栽植養(yǎng)護等。確定大樹的種植點定點放線之后,樹穴應大于土球直徑30厘米~40厘米,深40厘米~60厘米。樹穴以口面圓整、穴壁縱直、穴底平坦為標準。挖穴時將表土堆放在一邊,底層土堆在另一邊,清除雜物。
吊樹種植時看準樹冠方向,選定朝向。土回填近三分之一時,松吊樹帶,看樹是否正直平穩(wěn)。如斜向一邊,用吊機勾吊樹帶拉直,直到樹正為止。樹木栽植完畢在四周砌水堰,并充分灌水。加土覆蓋、踩實并扶正樹木,設立支架。樹干上因病蟲、凍、日灼、修剪造成的傷口應涂保護劑,如含有0.01%~0.1%的萘乙酸膏。冬季將樹干涂白,防止病蟲害,延遲樹木萌芽,避免日灼。
8.大樹移植后的養(yǎng)護管理措施
種植后如陽光很強,要盡快加蓋遮陽網,適當澆水。每日噴水應根據天氣情況而定,晴天保持4至5次,早晚各一次,中午、下午共3次。
9.促進大樹移植威活的有關措施和注意事項
大樹移植是園林種植施工中難度較大的栽植工程,費工且成本高,所以確保大樹移植成活尤為重要。
(一)對于需要強度修剪的大樹,應盡量在移植前15天~30天進行修剪,并對3厘米-5厘米以上的傷口進行保護。這樣既可避免移植時樹體損傷太重,樹勢過弱而難以成活,又可防止移植前傷口處大量萌發(fā)細嫩枝條。
(二)樹木起挖時,須用鋒利的手鋸或枝剪切斷粗根。然后用利刃削平切口,并用綠色傷口涂補劑涂抹傷口。這樣有利于根系傷口的快速愈合并防止愈合前出現腐爛。
(三)生根粉、營養(yǎng)液見四,這些營養(yǎng)液有利于大樹成活。
(四)秋后及時撤除包扎在樹干上的腐爛草繩,涂刷白涂劑,防止樹皮出現冬季潰爛而導致死亡。
二.植物防寒風障的搭設
(1)搭設風障:針對常綠植物防寒風障要求應搭設在迎風一側和與其相臨的兩側的在迎風面方向,大小適合,高度超出植株高度0.5-1.0米,與植株水平距離保持0.5米的距離。風障抗風能力要求達到八級以上,兩根豎桿間距要求1-1.2米,橫桿間距不大于0.5米,且要平直,風障主框架必須有斜撐加固。而且防寒立桿不能超出防寒布,并要求防寒布用尼龍草進行綁扎,間距不大于10cm。要求風障穩(wěn)固,形狀規(guī)整,高度一致,美觀。
(2)防寒材料要求:規(guī)格統(tǒng)一的沙竿,主要框架沙竿粗度不小于10cm,鐵絲選用12#或14#的,防寒布要求為當年生產的無紡布,鋪2層。
(3)效果要求:防寒大小適合,同類樹木防寒形式,材料高度均須統(tǒng)一,防寒布平整、潔凈。
三、植物防風支撐的搭設
(一)設立支柱的方法
架立支柱一般在栽植操作基本完畢,在澆水以前進行。架立支柱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一是風向,支撐位置一般著重選擇在栽植點的下風向;二是樹干傾斜方向,支撐位置一般要著重選擇在樹干傾斜的一方;三是支柱材料,一般要依據樹種和樹木規(guī)格選用合適的材料。支柱要待樹木生長穩(wěn)定后才可撤除,一般需要一年的時間。
(二)采用#字形支柱
#字形支柱的穩(wěn)定性非常好,通常適用于一些株型較大的苗木。一般先在樹干四周均勻立四根支柱,均向樹干略傾斜,然后在支柱約1/2高度處用四根適當長度的橫桿與支柱固定,再在四根支柱的上部用四根較短的橫桿圍合成方形后即將樹干固定在中央位置上。支柱材料可用較粗的木條或鋼鐵材料。
四、樹木營養(yǎng)品
(1)造型油松
古樹復壯樹干注射液,7-10天用1次,用3次。
古樹生根液,7-10天用1次,用3次。
古樹松土發(fā)根肥,1袋/株。
營養(yǎng)液,7-10天用1次,用3次。
根腐靈,7-10天用1次,用3次。
根普生1瓶,1瓶/株,用1次。
綠色傷口涂補劑,,7-10天用1次,用3次。
綠色植物抗凍劑,7-10天用1次,用3次。
綠色植物抗凍劑,7-10天用1次,用2次。
(2)其他苗木(胸徑14cm以上的苗木)
營養(yǎng)液,7-10天用1次,用2次。
根腐靈,7-10天用1次,用2次。
根普生,1瓶/株,用1次
綠色傷口涂補劑,,7-10天用1次,用1次。
綠色植物抗凍劑,7-10天用1次,用2次。
綠色植物抗凍劑,7-10天用1次,用1次。
(轉自:園林學習網http://www.ylstudy.com/thread-889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