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監督機制
要建立健全對有形
建筑市場的監督機制,使此項工作更有透明度,同時監督和管理部門要實施對招投標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杜絕一切機戒性和形式上的監督,不要使
招標單位和代理機構有過多行為空間。為遏制招投標腐敗,許多有識之士出過不少主意。如在技術環節多增力量,或是利用招投標協會等機構的作用,來阻擊腐敗行為。包括國家發改委、監察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等在內的10個部委共同發文,也就加強招投標監管提出辦法。這個辦法的核心內容有三點:一為完善招投標的相關制度;二是強化對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的監督管理;三是規范和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舉報投訴處理機制。應當說,針對治理招投標腐敗問題,這個辦法已涵蓋了基本的思路。
重視三大控制
若要在施工中組織協調好這些要素,項目管理人員首先要能夠熟練掌握份內的各項標準、規范,熟悉或了解份外的各項標準、規范,成竹在胸,據目標責任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選擇適當的施工工藝,組織,管理,協調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做好三大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工作。事前控制是指在工程任務層次化分解的基礎上,制訂一個詳細的合適的施工質量計劃。事中控制是指在操作過程中由相關質量責任管理者據委托書或任務單中的質量要求,檢查監督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交底的要求,把質量問題消滅在施工過程中,保證成品質量,減少返工返修的機率。事后質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過程而形成產品的質量控制,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審核竣工
資料;審核承包商提供的質量檢驗報告及有關技術性文件;整理有關工程項目質量的技術文件,并編目、建檔;評價工程項目質量狀況及水平;組織聯動試車等。工程質量評定和工程驗收是進行事后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
狠抓監理環節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建設工程監理作為工程建設中的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應運而生,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由于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國家有關行政制度、法律、法規雖相繼出臺,且國家已經明令強制推行建設工程監理體制,但個別人的思想觀念對監理總還有這樣或那樣的認識,因而導致目前的建設監理市場秩序存在若干問題。這些問題主觀或客觀地制約著建設監理正常有序地進行與開展,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對建設監理的發展起一定的阻礙作用。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根據在相關市政道路工程監理工作中的體會,針對如何嚴格監理程序及目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剖析,并嘗試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工程質量監理目標是:建立全面的質量控制體系,強化承包人自檢體系的管理,嚴格做好中間的質量檢驗以及現場質量驗收,搞好工序監測,強調以事前控制為主,嚴格開工報告的審批,預防質量通病的發生,杜絕施工質量事故,確保工程質量創優。
設置補救措施
工程中的質量問題具有可變性,往往隨時間、環境、施工情況等而發展變化,有的細微裂縫,可能逐步發展成構件斷裂;有的局部沉降、變形,可能致使房屋倒塌。為此,在處理質量問題前,應及時對問題的性質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對那些隨著時間、溫度、濕度、荷載條件變化的變形、裂縫要認真觀測記錄,尋找變化規律及可能產生的惡果;對那些表面的質量問題,要進一步查明問題的性質是否會轉化;對那些可能發展成為構件斷裂、房屋倒塌的惡性事故,更要及時采取應急補救措施。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質量通病是可以預防并消除的,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使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們應該加強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抓住關鍵問題和重要工序,嚴格遵守設計及施工規范技術標準,控制質量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