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的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構筑生態安全新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選擇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園、文化遺跡、傳統街區、濱水空間等自然、人文節點以及城市功能組團進行有機串聯,并與城市慢行系統、相鄰城市的區域以及城市綠道同步對接;提升沿線綠化水平,打造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綠道網體系,能明顯優化提升市民的人居環境。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綠道分三個級別,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其中,區域綠道是指連接城市與城市,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支撐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的綠道。城市綠道是指連接城市重要組團,對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綠道。社區綠道是指連接社區公園、小游園和街頭綠地,主要為附近社區居民服務的綠道。建設上綠道可分為三種類型:生態型綠道,是指以城市快速路、高速路、國道或河流、海岸線為依托,以兩側綠化帶為主體,貫通城鄉的綠色生態廊道;郊野型綠道,是指依托城市建成區、生態旅游景點周邊的大塊綠地、水體、連接道路和田野鄉村所構建的生態走廊,包括自行車和人行健步道;都市型綠道,是指在城市建成區,依托河道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地構建形成供市民休閑活動的通道,包括自行車和人行健步道。
木材由于取材容易,加工容易且環保和有著天然的木紋紋理,能給人一種自然返璞歸真的感受,故在綠道建造中木材是較常選用的材料之一。但天然木材即使經過人工任何烘干防腐處理,其防水、防潮、防霉差,易變形、龜裂、蟲蛀,耐候性差,易老化等弱性,難以徹底改變,所以研發綠色生態木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是用天然木材經烘干、定型防腐處理加工后形成的材料。呈現出的天然原木紋理和色彩圖案[1],給人以自然、柔和、富有親和力的質感,飾面風格返璞歸真。
1.2塑木綠道材料
繼承了原木的美觀,有多種規格、型號和顏色可供選擇,可根據客戶要求生成不同的仿木紋理,并隨意調控長度。用于戶外地板具有不開裂、變形小,不腐蝕蟲蛀,不吸水、免油漆、無毒害等優點。
塑木,顧名思義,就是實木與塑料的結合體,它既保持了實木的親和性感覺,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堿,抑真菌,抗靜電,防蟲蛀等性能。利用木屑、稻草、廢塑料等廢棄物生產的系列木塑復合材料正逐步進入裝修、建筑等領域;它的推廣應用可以節省大量的天然木材,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因為有了天然纖維的成份,塑木像木材一樣易于加工。塑木復合材料作為一種環保型的新材料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塑木復合材料已逐漸成為木材的替代品。與木制品相比較有性能優勢。優點如下:
1.2.1產品具有與原木相同的加工性能,可釘、可鉆、可刨、可粘、表面光滑細膩,無需砂光和油漆,其油漆附著性好,亦可根據個人喜好上漆。
1.2.2產品摒棄了木材自然的缺陷,如龜裂、翹曲、色差等,因此無需定時保養。
1.2.3產品獨特技術能夠應付多種規格、尺寸、形狀、厚度等的需求,這也包括提供多種設計,顏色及木紋的制成品,無需打磨、上漆,降低加工成本及后期費用,給顧客更多的選擇。
1.2.4產品具有防火、防水、抗腐蝕、耐潮濕、不被蟲蛀、不長真菌、耐酸堿等優良性能。
1.2.5產品使用壽命長,可重復使用多次,可熱成型,二次加工,強度高,節能源。
1.2.6產品彎曲特性強,產品質堅、量輕、保溫、表面光滑平整。
1.2.7加工成型性好,可以根據需要制作成較大的規格以及十分復雜的形狀塑木型材廣泛應用室內外裝修、工程建筑、園林公共設計等行業;塑木復合材料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型環保建材。
有2種木道形式,一種是平地鋪設,一種是架空鋪設(木棧道)。
2.1現場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質、水文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2.2測量工作
2.2.1施測程序: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合格-報驗-合格-進入下道工序。
2.2.2由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
2.2.3場地放樣:按照設計圖所繪的施工坐標方格網,將所有坐標點測設置到場地上并打樁定點然后以坐標樁點為準,根據設計圖,在場地地面上放出場地的邊線。
2.2.4地形復核對照綠道豎向設計圖,復核場地地形。各坐標點控制點的自然地坪標高數據,有缺漏的要在現場測量補上,測量人員通過對設計圖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了解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并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2.3平地鋪設施工
2.3.1基礎墊層
2.3.1.1基礎墊層施工前檢查基坑的平面位置、結構尺寸、基底承載力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2.3.1.2混凝土澆筑前檢查模板支撐是否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模板接縫要嚴密,并刷脫模劑。
2.3.1.3混凝土基礎澆搗混凝土后12h內不得浸水,并進行養護。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綠道分三個級別,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其中,區域綠道是指連接城市與城市,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支撐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的綠道。城市綠道是指連接城市重要組團,對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綠道。社區綠道是指連接社區公園、小游園和街頭綠地,主要為附近社區居民服務的綠道。建設上綠道可分為三種類型:生態型綠道,是指以城市快速路、高速路、國道或河流、海岸線為依托,以兩側綠化帶為主體,貫通城鄉的綠色生態廊道;郊野型綠道,是指依托城市建成區、生態旅游景點周邊的大塊綠地、水體、連接道路和田野鄉村所構建的生態走廊,包括自行車和人行健步道;都市型綠道,是指在城市建成區,依托河道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地構建形成供市民休閑活動的通道,包括自行車和人行健步道。
木材由于取材容易,加工容易且環保和有著天然的木紋紋理,能給人一種自然返璞歸真的感受,故在綠道建造中木材是較常選用的材料之一。但天然木材即使經過人工任何烘干防腐處理,其防水、防潮、防霉差,易變形、龜裂、蟲蛀,耐候性差,易老化等弱性,難以徹底改變,所以研發綠色生態木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1.綠道中的木道材料
1.1實木綠道材料是用天然木材經烘干、定型防腐處理加工后形成的材料。呈現出的天然原木紋理和色彩圖案[1],給人以自然、柔和、富有親和力的質感,飾面風格返璞歸真。
1.2塑木綠道材料
繼承了原木的美觀,有多種規格、型號和顏色可供選擇,可根據客戶要求生成不同的仿木紋理,并隨意調控長度。用于戶外地板具有不開裂、變形小,不腐蝕蟲蛀,不吸水、免油漆、無毒害等優點。
塑木,顧名思義,就是實木與塑料的結合體,它既保持了實木的親和性感覺,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堿,抑真菌,抗靜電,防蟲蛀等性能。利用木屑、稻草、廢塑料等廢棄物生產的系列木塑復合材料正逐步進入裝修、建筑等領域;它的推廣應用可以節省大量的天然木材,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因為有了天然纖維的成份,塑木像木材一樣易于加工。塑木復合材料作為一種環保型的新材料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塑木復合材料已逐漸成為木材的替代品。與木制品相比較有性能優勢。優點如下:
1.2.1產品具有與原木相同的加工性能,可釘、可鉆、可刨、可粘、表面光滑細膩,無需砂光和油漆,其油漆附著性好,亦可根據個人喜好上漆。
1.2.2產品摒棄了木材自然的缺陷,如龜裂、翹曲、色差等,因此無需定時保養。
1.2.3產品獨特技術能夠應付多種規格、尺寸、形狀、厚度等的需求,這也包括提供多種設計,顏色及木紋的制成品,無需打磨、上漆,降低加工成本及后期費用,給顧客更多的選擇。
1.2.4產品具有防火、防水、抗腐蝕、耐潮濕、不被蟲蛀、不長真菌、耐酸堿等優良性能。
1.2.5產品使用壽命長,可重復使用多次,可熱成型,二次加工,強度高,節能源。
1.2.6產品彎曲特性強,產品質堅、量輕、保溫、表面光滑平整。
1.2.7加工成型性好,可以根據需要制作成較大的規格以及十分復雜的形狀塑木型材廣泛應用室內外裝修、工程建筑、園林公共設計等行業;塑木復合材料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型環保建材。
2.木道施工
有2種木道形式,一種是平地鋪設,一種是架空鋪設(木棧道)。
2.1現場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質、水文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2.2測量工作
2.2.1施測程序: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合格-報驗-合格-進入下道工序。
2.2.2由專業測量人員成立測量小組,根據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
2.2.3場地放樣:按照設計圖所繪的施工坐標方格網,將所有坐標點測設置到場地上并打樁定點然后以坐標樁點為準,根據設計圖,在場地地面上放出場地的邊線。
2.2.4地形復核對照綠道豎向設計圖,復核場地地形。各坐標點控制點的自然地坪標高數據,有缺漏的要在現場測量補上,測量人員通過對設計圖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了解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并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2.3平地鋪設施工
2.3.1基礎墊層
2.3.1.1基礎墊層施工前檢查基坑的平面位置、結構尺寸、基底承載力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2.3.1.2混凝土澆筑前檢查模板支撐是否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模板接縫要嚴密,并刷脫模劑。
2.3.1.3混凝土基礎澆搗混凝土后12h內不得浸水,并進行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