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梧高速云安互通軟基觀測方案與成果分析
1 工程軟基概況
本合同段經鉆探揭示,軟基主要分布在云安互通立交,軟基厚度從1.0 ~ 14.3 m 不等,其中最深處為C 匝道,深達16.8 m, 軟土一般為淤泥質亞粘土、淤泥質粘土、含腐木軟土,性質較差,初始孔隙比最大達4.26,根據計算與分析結果,軟件處理設計如下:
(1)軟基深度超過12 m,或填土高度超過7.5 m 的軟基路段采用管樁+ 高強土工格室處理;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超過3 m 且小于12 m,或者填土高度小于7.5 m 的采用袋裝砂井堆載預壓;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小于3 m,或者填土高度小于5m 的,采用挖砂溝堆載預壓;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小于3 m,或者填土高度超過5m 的,采用換填處治。所有軟基段落根據設計要求設置沉降觀測點。
2 觀測方案
2.1 觀測點的布置根據同一路段,不同觀測項目的測點宜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施工中我們根據設計圖紙及現(xiàn)場軟基的布置情況,共設置了9 個斷面,其中有三個斷面在路中設置沉降板,其他斷面采用路肩兩側沉降板+ 路中沉降板+ 測斜管( 一側)+ 位移邊樁(兩側)的監(jiān)測組合項目。本文主要針對其中沉降板的觀測及成果分析做介紹。
2.2 觀測點的埋設與保護埋設時,沉降板底槽應平整,其下鋪設60 cm×60 cm×20 cm 的砂墊層,沉降板的垂直偏差率應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鋼板,測桿為鋼管,與沉降板焊接為一體,套管為塑料管,具有足夠的剛度與強度,隨著填土的增高,測桿與套管也相應接高,每節(jié)長度不宜超過50 cm,平時套管上要加封口,蓋頂高出碾壓面高度50 cm,為防止施工時損壞沉降板,在測桿周圍宜用小型夯實機夯實,套管外側貼醒目的反光標識,同時在蓋頂加插一面小紅旗,以做警示。
2.3 觀測儀器的要求
位移觀測采用S1 型水準儀器,以二級中等精度要求的幾何水準測量高程,觀測精度應小于1 毫米。
2.4 觀測頻率
觀測頻率視不同時期,填土高度和監(jiān)測資料分析結果而定。一般為:填土周期為每填一層觀測一次,預壓期第1 ~第4周隔日觀測一次,預壓期第4周至第3個月每周一次,預壓期之后至上路面完畢每半個月觀察一次。路基加載時,填筑速度根據以下標準控制。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宜控制在5 mm/d( 管樁區(qū)) 和10 mm/d( 排水固結區(qū))。
2.5 觀測方法
?。?)采用水準儀測定每天沉降板的沉降量,以四等水準精度要求測量高程,為避免起算數據對成果的影響,采用閉合水準線,對滿足四等水準閉合差的結果進行平差處理,使測量精度符合要求。
(2)測量中,每次觀測按照“三固定”的作業(yè)要求,即固定記錄員、觀測員、資料整理員。觀測間隙,必須在水準點上結束,必要時,應先進行水準點加密。
?。?)每天觀測結束后,立即對觀測資料進行復核與整理,若發(fā)現(xiàn)有差錯與異常,則當天重測,同時根據規(guī)定的限差與取位記錄資料。
3 觀測成果與分析
3.1 填筑及觀測情況
該工程軟基填土最早填筑時間是2007 年1 月18日,加載填筑速率按照圖紙設計要求,路表沉降速率在5mm/d 以內時,可進行下一層填筑。為了爭取預壓時間,減少工后沉降。路基填筑采用薄輪加層法,完成加載填土時間為2008 年10 月30 日,加載預壓時間3個月,卸載時間為2009 年2 月15 日,因中間有土源短缺停工情況,整個觀測時間間隔為27 個月,觀測周期按照設計要求,分別采用填筑階段及預壓階段控制,觀測過程及時整理收集,對滿足水準閉合差的成果進行平差處理,使觀測數據精度得以反映。
3.2 卸載情況
根據部標《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廣梧高速施工圖紙設計要求,對路基推算工后沉降小于設計容許值和滿足連續(xù)3 個月不超過5mm/ 月的沉降速率時可以考慮卸載。業(yè)主及設計院考慮本項目工期要求,并且由于軟基處理已經采用袋裝砂井、土工格柵等有效措施,使得地基應力減少,剛度提高,及考慮施工中間停工階段的自然沉降,因此同意預壓時間取超壓時間不低于3 個月這一個標準。
3.3 沉降成果分析
云安互通匝道軟基共有三段,分布于A、B、C 匝道,共設9 個斷面,18 個觀測點,經過近27 個月觀測,數據統(tǒng)計連續(xù)性、完整性較好,我部作為施工方監(jiān)測,目的是根據測量數據調整填筑速度,預測沉降趨勢,確定卸載時間。AK1+180 斷面中點沉降分析如下。
(1)地表最大沉降量。
該斷面位于A 匝道AK0+780 ~AK1+216 軟基上,淤泥厚度4 ~ 10 m,設計填土為5m,設左、中、右三個觀測點。為整個互通軟基中觀測最典型斷面,該段從2007年1 月18 日開始填土,2008 年4 月10 日填至設計標高,2008 年11 月1 日完成超載預壓,在超載預壓3 個月后開始卸載,因出現(xiàn)土源短缺停工情況,整個測量過程歷時27 個月。從圖中可看出。由填筑前3 ~ 5 個月沉降非常大,達到379 mm,大體呈現(xiàn)△ S 隨荷載加大而增大的曲線,但盆凹現(xiàn)象不明顯,填筑至2007 年9 月份也沒有減緩勢頭。在保持預壓的情況經一段時間自然沉降,2008 年6 月至10 月沉降數據平緩,估計在該時間段停工時重車不斷行走,形成預壓的效果。重新填土施工后沉降呈現(xiàn)平緩現(xiàn)象,沉降從2008 年11 月完成超載后則明顯減緩并且趨于穩(wěn)定,經過90 多天的預壓,離卸載最近3 個月沉降量分別為4 mm、3 mm、3 mm,4 mm、5 mm、2 mm,2 mm、3 mm、3 mm,沉降穩(wěn)定。根據工期要求,可以就觀測數據進行沉降觀測分析,推算最終沉降及考慮卸載。
本合同段經鉆探揭示,軟基主要分布在云安互通立交,軟基厚度從1.0 ~ 14.3 m 不等,其中最深處為C 匝道,深達16.8 m, 軟土一般為淤泥質亞粘土、淤泥質粘土、含腐木軟土,性質較差,初始孔隙比最大達4.26,根據計算與分析結果,軟件處理設計如下:
(1)軟基深度超過12 m,或填土高度超過7.5 m 的軟基路段采用管樁+ 高強土工格室處理;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超過3 m 且小于12 m,或者填土高度小于7.5 m 的采用袋裝砂井堆載預壓;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小于3 m,或者填土高度小于5m 的,采用挖砂溝堆載預壓;
?。?)對于軟基深度普遍小于3 m,或者填土高度超過5m 的,采用換填處治。所有軟基段落根據設計要求設置沉降觀測點。
2 觀測方案
2.1 觀測點的布置根據同一路段,不同觀測項目的測點宜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施工中我們根據設計圖紙及現(xiàn)場軟基的布置情況,共設置了9 個斷面,其中有三個斷面在路中設置沉降板,其他斷面采用路肩兩側沉降板+ 路中沉降板+ 測斜管( 一側)+ 位移邊樁(兩側)的監(jiān)測組合項目。本文主要針對其中沉降板的觀測及成果分析做介紹。
2.2 觀測點的埋設與保護埋設時,沉降板底槽應平整,其下鋪設60 cm×60 cm×20 cm 的砂墊層,沉降板的垂直偏差率應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鋼板,測桿為鋼管,與沉降板焊接為一體,套管為塑料管,具有足夠的剛度與強度,隨著填土的增高,測桿與套管也相應接高,每節(jié)長度不宜超過50 cm,平時套管上要加封口,蓋頂高出碾壓面高度50 cm,為防止施工時損壞沉降板,在測桿周圍宜用小型夯實機夯實,套管外側貼醒目的反光標識,同時在蓋頂加插一面小紅旗,以做警示。
2.3 觀測儀器的要求
位移觀測采用S1 型水準儀器,以二級中等精度要求的幾何水準測量高程,觀測精度應小于1 毫米。
2.4 觀測頻率
觀測頻率視不同時期,填土高度和監(jiān)測資料分析結果而定。一般為:填土周期為每填一層觀測一次,預壓期第1 ~第4周隔日觀測一次,預壓期第4周至第3個月每周一次,預壓期之后至上路面完畢每半個月觀察一次。路基加載時,填筑速度根據以下標準控制。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宜控制在5 mm/d( 管樁區(qū)) 和10 mm/d( 排水固結區(qū))。
2.5 觀測方法
?。?)采用水準儀測定每天沉降板的沉降量,以四等水準精度要求測量高程,為避免起算數據對成果的影響,采用閉合水準線,對滿足四等水準閉合差的結果進行平差處理,使測量精度符合要求。
(2)測量中,每次觀測按照“三固定”的作業(yè)要求,即固定記錄員、觀測員、資料整理員。觀測間隙,必須在水準點上結束,必要時,應先進行水準點加密。
?。?)每天觀測結束后,立即對觀測資料進行復核與整理,若發(fā)現(xiàn)有差錯與異常,則當天重測,同時根據規(guī)定的限差與取位記錄資料。
3 觀測成果與分析
3.1 填筑及觀測情況
該工程軟基填土最早填筑時間是2007 年1 月18日,加載填筑速率按照圖紙設計要求,路表沉降速率在5mm/d 以內時,可進行下一層填筑。為了爭取預壓時間,減少工后沉降。路基填筑采用薄輪加層法,完成加載填土時間為2008 年10 月30 日,加載預壓時間3個月,卸載時間為2009 年2 月15 日,因中間有土源短缺停工情況,整個觀測時間間隔為27 個月,觀測周期按照設計要求,分別采用填筑階段及預壓階段控制,觀測過程及時整理收集,對滿足水準閉合差的成果進行平差處理,使觀測數據精度得以反映。
3.2 卸載情況
根據部標《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廣梧高速施工圖紙設計要求,對路基推算工后沉降小于設計容許值和滿足連續(xù)3 個月不超過5mm/ 月的沉降速率時可以考慮卸載。業(yè)主及設計院考慮本項目工期要求,并且由于軟基處理已經采用袋裝砂井、土工格柵等有效措施,使得地基應力減少,剛度提高,及考慮施工中間停工階段的自然沉降,因此同意預壓時間取超壓時間不低于3 個月這一個標準。
3.3 沉降成果分析
云安互通匝道軟基共有三段,分布于A、B、C 匝道,共設9 個斷面,18 個觀測點,經過近27 個月觀測,數據統(tǒng)計連續(xù)性、完整性較好,我部作為施工方監(jiān)測,目的是根據測量數據調整填筑速度,預測沉降趨勢,確定卸載時間。AK1+180 斷面中點沉降分析如下。

該斷面位于A 匝道AK0+780 ~AK1+216 軟基上,淤泥厚度4 ~ 10 m,設計填土為5m,設左、中、右三個觀測點。為整個互通軟基中觀測最典型斷面,該段從2007年1 月18 日開始填土,2008 年4 月10 日填至設計標高,2008 年11 月1 日完成超載預壓,在超載預壓3 個月后開始卸載,因出現(xiàn)土源短缺停工情況,整個測量過程歷時27 個月。從圖中可看出。由填筑前3 ~ 5 個月沉降非常大,達到379 mm,大體呈現(xiàn)△ S 隨荷載加大而增大的曲線,但盆凹現(xiàn)象不明顯,填筑至2007 年9 月份也沒有減緩勢頭。在保持預壓的情況經一段時間自然沉降,2008 年6 月至10 月沉降數據平緩,估計在該時間段停工時重車不斷行走,形成預壓的效果。重新填土施工后沉降呈現(xiàn)平緩現(xiàn)象,沉降從2008 年11 月完成超載后則明顯減緩并且趨于穩(wěn)定,經過90 多天的預壓,離卸載最近3 個月沉降量分別為4 mm、3 mm、3 mm,4 mm、5 mm、2 mm,2 mm、3 mm、3 mm,沉降穩(wěn)定。根據工期要求,可以就觀測數據進行沉降觀測分析,推算最終沉降及考慮卸載。
免責聲明
- ?
- 本文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pnitmet.cn/dao/4473.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
更多>同類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