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審查是工程技術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掌握好圖紙審查技術,對掌握圖紙內容、工程特點、工程技術要求、了解設計意圖等,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圖紙審查的順序是:先粗后精,先建筑后結構,先大后細,先主體后裝修,先一般后特殊,還有留心注意點。
1.先粗后精:
就是先看平面、立面、剖面,將整個工程的設計圖紙粗略地看一遍,使對整個工程的規模、特點、結構情況,使用材料要求等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檢查圖紙是否齊全、清楚,內容有無漏項。然后再一張一張地細看,核對圖紙中總尺寸和分尺寸,坐標、軸線、位置、標高、平立面等是否一致,標注是否齊全,有無遺漏、錯誤之處,各處交叉連接是否相符,門窗型號的位置、尺寸和數量表與平面是否一致等。
2.先建筑后結構:
就是先看建筑圖,后看結構圖,核對建筑圖和結構圖的軸線位置、尺寸是否一致,前后有無矛盾;檢查立面圖各樓層的標高是否與建施平面圖相同,再檢查建施的標高是否與結施標高相符。建施圖各樓層標高與結施圖相應樓層的標高應不完全相同,因建施圖的樓地面標高是建筑完成面標高,而結施圖中樓地面標高是結構頂面標高,不包括裝修面層的厚度,同一樓層建施圖的標高應比結施圖的標高高出30~50mm。如是高檔辦公樓一般要高出100mm。
這一點需特別注意,因有些施工圖,把建施圖標高標在了相應的結施圖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會出錯。
檢查立面圖門窗頂部標高是否與所在層的梁底標高相一致(或即使兩者標高一致,但兩者不在同一豎向平面內,此時應向設計索要梁下挑耳節點構造);檢查樓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標高是否有錯,檢查梯梁下豎向凈空尺寸(凈高)是否大于2m,是否存在碰頭現象。
結構圖部件等大樣圖及其編號,是否與結構布置圖相符;鋼筋配置是否齊全合適,鋼筋尺寸、數量、形狀與鋼筋表是否相符,特別是配筋有無遺漏和差錯,安裝有無問題。
3.先大后細:
就是先看大圖后看細部大樣圖,搞清細部構造要求和作法,以及節點構造的連接處理是否清楚、合理,核對平面圖中標注的大樣與大樣圖的編號、尺寸、形式、作法是否一致,所采用的標準圖集編號、類別、型號與圖紙是否矛盾,大樣圖是否齊全,有無遺漏。
4.先主體后裝修:
是先看主體結構部分,后看裝修部分(包括裝飾、防火、保溫、隔音等)以及其他特殊裝修部位構造和材質要求。
5.先一般后特殊:
就是先看一般建筑結構部位,熟悉基本尺寸、標高、部位、構造和要求后再看特殊部位和要求(如地基處理、變形縫的設置、防火處理、抗震構造等)搞清構造和處理方法;有無使用特殊材料,其品種、規格、數量能否滿足需要等等。
6.注意以下幾點:
①圖樣與說明結合看:
要仔細看設計總說明和每張圖紙中的細部說明,注意說明與圖面是否一致,說明問題是否清楚、明確,說明中的要求是否切實可行。
⑵土建圖與安裝結合看:
土建專業也要經常翻翻安裝各專業圖紙。特別是綜合工長和掌握全面的技術負責人,要對照土建和機、電、管等圖紙,核對土建安裝之間有無矛盾;預埋鐵件、預留孔洞位置、尺寸和標高是否相符。
③圖紙與變更相結合看:
設計中有許多變更通知單、圖紙修改說明,要結合起來看,最好把變更說明部分注到圖紙上去,以防止施工中遺漏。
④圖紙會審的組織、程序、目的:
圖紙會審是由業主、設計、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其它相關部門參加的圖紙審查會。
圖紙會審程序通常先由設計單位進行交底,內容包括:設計意圖,生產工藝流程,建筑結構造型,采用的標準和構件,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對施工程序、方法的建議和要求以及工程質量標準及特殊要求等等。然后由施工單位(包括建設、監理單位)提出圖紙自審中發現的圖紙中的技術差錯和圖面上的問題。
如工程結構是否經濟、合理、實用,對設計圖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建議;各專業圖紙各部分尺寸、標高是否一致,結構、設備、水電安裝之間各種管線安裝之間有無矛盾,總圖與大樣之間有無矛盾等等,設計單位均應一一明確交底和解答。會審時,要細致、認真地作好記錄。會審時施工等單位提出的問題,由設計解答,整理出“圖紙會審記錄”,
目的有兩方面:一是使施工單位和各參建單位熟悉設計圖紙,了解工程特點和設計意圖,找出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并制定解決方案;二是為了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圖紙的差錯,使設計達到經濟合理、符合實際,以利于施工順利進行。
最后由建設、設計和施工、監理單位共同匯簽,“記錄”作為施工圖紙的補充和依據。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會后由設計單位發設計修改圖或設計變更通知單。
由于工程錯綜復雜,所以圖紙審查是經常性的。它貫徹于施工的全過程。
圖紙審查的順序是:先粗后精,先建筑后結構,先大后細,先主體后裝修,先一般后特殊,還有留心注意點。
1.先粗后精:
就是先看平面、立面、剖面,將整個工程的設計圖紙粗略地看一遍,使對整個工程的規模、特點、結構情況,使用材料要求等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檢查圖紙是否齊全、清楚,內容有無漏項。然后再一張一張地細看,核對圖紙中總尺寸和分尺寸,坐標、軸線、位置、標高、平立面等是否一致,標注是否齊全,有無遺漏、錯誤之處,各處交叉連接是否相符,門窗型號的位置、尺寸和數量表與平面是否一致等。
2.先建筑后結構:
就是先看建筑圖,后看結構圖,核對建筑圖和結構圖的軸線位置、尺寸是否一致,前后有無矛盾;檢查立面圖各樓層的標高是否與建施平面圖相同,再檢查建施的標高是否與結施標高相符。建施圖各樓層標高與結施圖相應樓層的標高應不完全相同,因建施圖的樓地面標高是建筑完成面標高,而結施圖中樓地面標高是結構頂面標高,不包括裝修面層的厚度,同一樓層建施圖的標高應比結施圖的標高高出30~50mm。如是高檔辦公樓一般要高出100mm。
這一點需特別注意,因有些施工圖,把建施圖標高標在了相應的結施圖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會出錯。
檢查立面圖門窗頂部標高是否與所在層的梁底標高相一致(或即使兩者標高一致,但兩者不在同一豎向平面內,此時應向設計索要梁下挑耳節點構造);檢查樓梯踏步的水平尺寸和標高是否有錯,檢查梯梁下豎向凈空尺寸(凈高)是否大于2m,是否存在碰頭現象。
結構圖部件等大樣圖及其編號,是否與結構布置圖相符;鋼筋配置是否齊全合適,鋼筋尺寸、數量、形狀與鋼筋表是否相符,特別是配筋有無遺漏和差錯,安裝有無問題。
3.先大后細:
就是先看大圖后看細部大樣圖,搞清細部構造要求和作法,以及節點構造的連接處理是否清楚、合理,核對平面圖中標注的大樣與大樣圖的編號、尺寸、形式、作法是否一致,所采用的標準圖集編號、類別、型號與圖紙是否矛盾,大樣圖是否齊全,有無遺漏。
4.先主體后裝修:
是先看主體結構部分,后看裝修部分(包括裝飾、防火、保溫、隔音等)以及其他特殊裝修部位構造和材質要求。
5.先一般后特殊:
就是先看一般建筑結構部位,熟悉基本尺寸、標高、部位、構造和要求后再看特殊部位和要求(如地基處理、變形縫的設置、防火處理、抗震構造等)搞清構造和處理方法;有無使用特殊材料,其品種、規格、數量能否滿足需要等等。
6.注意以下幾點:
①圖樣與說明結合看:
要仔細看設計總說明和每張圖紙中的細部說明,注意說明與圖面是否一致,說明問題是否清楚、明確,說明中的要求是否切實可行。
⑵土建圖與安裝結合看:
土建專業也要經常翻翻安裝各專業圖紙。特別是綜合工長和掌握全面的技術負責人,要對照土建和機、電、管等圖紙,核對土建安裝之間有無矛盾;預埋鐵件、預留孔洞位置、尺寸和標高是否相符。
③圖紙與變更相結合看:
設計中有許多變更通知單、圖紙修改說明,要結合起來看,最好把變更說明部分注到圖紙上去,以防止施工中遺漏。
④圖紙會審的組織、程序、目的:
圖紙會審是由業主、設計、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其它相關部門參加的圖紙審查會。
圖紙會審程序通常先由設計單位進行交底,內容包括:設計意圖,生產工藝流程,建筑結構造型,采用的標準和構件,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對施工程序、方法的建議和要求以及工程質量標準及特殊要求等等。然后由施工單位(包括建設、監理單位)提出圖紙自審中發現的圖紙中的技術差錯和圖面上的問題。
如工程結構是否經濟、合理、實用,對設計圖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建議;各專業圖紙各部分尺寸、標高是否一致,結構、設備、水電安裝之間各種管線安裝之間有無矛盾,總圖與大樣之間有無矛盾等等,設計單位均應一一明確交底和解答。會審時,要細致、認真地作好記錄。會審時施工等單位提出的問題,由設計解答,整理出“圖紙會審記錄”,
目的有兩方面:一是使施工單位和各參建單位熟悉設計圖紙,了解工程特點和設計意圖,找出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并制定解決方案;二是為了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圖紙的差錯,使設計達到經濟合理、符合實際,以利于施工順利進行。
最后由建設、設計和施工、監理單位共同匯簽,“記錄”作為施工圖紙的補充和依據。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會后由設計單位發設計修改圖或設計變更通知單。
由于工程錯綜復雜,所以圖紙審查是經常性的。它貫徹于施工的全過程。